首页>文档>中医学科>黄帝内经>内经选读 问答题

此组别内的文章

需要支持?

如果通过文档没办法解决您的问题,请提交工单获取我们的支持!

内经选读 问答题

1《阴阳立象大论》说“治病必求与本”为什么?

答:治病必求于本的意思是诊治疾病应当推求阴阳之本以调之,本指阴阳闲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2.《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是如何论述人体内部清阳与浊阴的分布

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3.试论述药食与气味的阴阳属性和功效.

答:

“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

“味厚则泄,薄则通。”:味厚者有泄泻的作用,味薄者有通利小便的作用

“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薄者有发汗解表的作用,气愿者有助阳发热的作用。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4.试论述壮火和少火含义

答:“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一、药食与气味峻烈者为壮火之品,药食与气味纯阳的作用,二,壮火是阳气方旺过度而化的方烈火邪损伤阴精,销蚀阳气,是病理之火.

一、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之品,药食气味温和的作用。二,少火是人体平和的阳气,具有温照作用,是生理之火。

5.《阴阳应象大论》原文是如何论述感受四时邪气所致的病证的(伏邪致病)

答:“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飱泄;夏伤于暑,秋必亥疾;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6.分析“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这句话及其临床应用

答:这句话的意思是阴气居于内为阳气之镇守,阳气居于外为阴气之役使。说明阴阳之间相反相成,互更互用的关系,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在。阴是阳的物质基础,阳是阴的功能表现。

补阳必子阴中求阳,补阴必子阳中求阴。

7.用《内经》原文总结五气(外感六淫)的致病特点。

答: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凡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8.根据《六元正纪大论》论述,讨论五郁的治则

答:“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肝气郁滞之候,治疗当用疏理肝气的方法,疏利肝胆,理气解郁,郁热在里,有结聚敛伏者,治疗当因其势而解之、散之、升之、扬之、故受以气辛之品,发越、发散火邪。湿郁脾泻或降泻肺气,水寒之气盛行,郁滞于内,治当调理相关脏腑功能,以温阳蠲寒、除湿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