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中柱

中柱

中柱(维管柱):内皮层以内的中轴部分。包括:

A.中柱鞘:位于中柱外围与内皮层相毗邻,常由一至几层连续的薄壁细胞构成;部分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侧根、不定芽、乳汁管等都是起源于中柱鞘。

B.辐射维管束:该类维管束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不合并排列成束,而是独自成束并相间排列。

a.初生木质部:位于根的中央,呈辐射状排列;由导管、管胞等组成,起输导水分和矿质营养作用。靠外方、近中柱鞘部分的导管管腔较小,为原生木质部,分化成熟较早;其内方的导管管腔较大,为后生木质部,分化成熟较迟。

外始式:原形成层的细胞相继向心的分化成熟所产生的木质部束,这种分化方式称为外始式。

b.初生韧皮部:与原生木质部相间排列;由筛管、伴胞等组成,有输导同化产物的功能。初生韧皮部的发育方式也是外始式。

c.初生射线: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的薄壁细胞。当进行初生生长时,其中的一层细胞形成维管形成层的一部分。

d.髓:幼根中央,常有薄壁细胞存在,而构成髓部,它的四周与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和初生射线相连接;在大多数植物根中,随着后生木质部的分化,髓部薄壁细胞全部转化成导管等,这样,成熟的根中就没有髓的存在。  

中柱
中柱类型

原生中柱是最简单的中柱,被认为是中柱类型中最原始的类型。它出现于泥盆纪的化石中。具原生中柱的维管植物中有时可见到与角苔相似的蒴轴结构,这也说明其原始性。原生中柱的中央为木质部所占,其周围围绕着呈圆筒形的韧皮部(从横剖面看)。此种类型的中柱称单中柱(图5-1,A)。倘若木质部向四周生长出辐射排列的脊状突起,则形成星状中柱(图5-1,A′)。倘若韧皮部生长侵入木质部,使其在局部地区成为不连续的结构,这就演变成编织中柱(图5-1,A″)。此种中柱见于裸蕨类,石松类及其他植物的幼茎中(有时也见于根中)。  

管状中柱的特点是木质部围绕中央髓形成圆筒状。若韧皮部在木质部的内外两边都出现则称为双韧管状中柱(图5-1,B′)有许多蕨类植物具有此种中柱。双韧管状中柱又称疏隙中柱(solenostele)。若韧皮部位于木质部的外部表面则为外韧管状中柱(图5-1,B)。管状中柱在蕨类植物中普遍存在。  

网状中柱(图5-1,C)由管状中柱演变而来。由于茎的节间甚短,节部位叶隙密集,从而使中柱产生许多裂隙,从横剖面上看中柱被割成一束束。每一束中央为木质部,木质部外面围着韧皮部,而韧皮部外再围着内皮层。有不少蕨类植物具有此种类型的中柱。  

中药

中麻黄

2022-9-8 12:32:54

中药

中华里白

2022-9-8 12:3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