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头苦荬 Duō Tóu Kǔ Mǎi |
|
---|---|
别名 | 山鸭舌草、黄花山鸭舌草、黄花地丁、剪刀草、剪子股、还魂草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利湿。主咽痛;目赤肿痛;阑尾炎;疔疮肿毒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Polycephalous Ixeris |
始载于 |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凉 |
药味 | 甘、苦 |
种中文名:多头苦荬
【药 名】:多头苦荬
【拼 音】:DUOTOUKUMAI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多头苦荬的全草。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用于治疗喉痛、腹痛、阑尾炎、风疹诸症。
【性味归经】:苦,寒。入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外用:适量。敷患处。
【别 名】:黄花地丁、黄花山鸭舌草、剪刀草(《广东朝阳草药》)、剪子股、还魂草(江苏宝应)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安徽、浙江、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拉丁名】:Ixeris polycephala Cass-Benth
【考 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各家论述】:
1.《饮片新参》:消疮肿丹毒,虫咬伤。
2.《苏州本产药材》:止血。治乳痈,疔疮。
3.《泉州青草药》:祛风,止血,消痈,止痢。
4.《泉州本草》:清热解毒,祛风止痛,消痈止痢。治妇人血崩,乳痈,赤白痢。外敷痈疽肿毒。
5. 苏医《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散热。治肠炎,白喉,咽喉肿痛,痈疽疮疖,荨麻疹,过敏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