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地丁草

地丁草

地丁草

学名: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

属名: 紫堇属 Corydalis

科名: 罂粟科 Papaveraceae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细而直,少分枝,淡黄棕色。茎细弱,从基部向四周多分枝,有棱、灰绿色,光毛或疏生长柔毛。基生叶丛生;基生叶互生,有柄,长0.4-4厘米,叶片2回羽状全裂,最终裂片线形,先端钝圆或成短突尖,两面灰绿色,无毛。总状花序,花序长1-6.5厘米,果期可达12厘米,生于枝的顶端;花梗长1-2毫米,苞片叶状,羽状深裂,萼片2枚,鳞片状,广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先端渐尖,边缘具不规则缺刻,早落;花瓣4枚,淡紫色,倒卵状长圆形,外侧两片大,前面一片平展,倒卵状匙形,先端呈兜状,背面具宽翅,后面一片先端亦呈兜状、基部有距,距长5-6.5毫米,背面有翅;内侧两瓣较小、先端连合,雄蕊6枚,每3枚花丝连合,形成2束,与外侧两花瓣对生,后1束雄蕊花丝基部具蜜腺,插入距内,子房长椭圆形,外被柔毛,花柱线形,稍扁,顶端微2裂,黄白色,有瘤状突起。蒴果扁椭圆形,灰绿色,长1.2-2厘米,宽3-4毫米,成熟时裂成2瓣,花柱宿存,内含种子7-12粒。种子扁球形,径1.5-2毫米,黑色,有光泽,具白色膜质种阜。花期4-5月,果期5-6月。

【分布】生于山沟、溪旁、杂草丛中及砾石处。分布于甘肃、陕西、山西、山东及河北等省。

【药物疗效】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之效,用以治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疗疮肿毒、淋巴结核、眼结膜炎等。全草含多种生物碱,主要有苦地丁素,其他有香豆精、酚性物等多种。

【采集】夏季采集全草,洗净、晒干、切段。

【药材使用】为干燥皱缩全草,长5~10厘米,叶具长柄;叶片3回羽状深裂,裂片狭细。叶腋有淡紫色小花,或长椭圆形扁平的荚果,表面灰绿色,内含数粒扁圆形、黑色的种子。味苦。

【化学成分】含有10多种生物碱。从其中得到苦地丁甲素、乙素、丙素和丁素(暂名)4种不同的生物碱。另含香豆精类内酯、甾体皂甙、酚性物质、中性树脂和挥发油等。

【药理作用】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其水提取物(1:80)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抑制作用,能延缓孤儿病毒致细胞病变的作用。用全草制成苦地丁注射剂,其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有体外抗菌作用,对甲型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试管法);对葡萄球菌(金黄色和白色)、八叠球菌也有作用(琼脂平板打洞法)。亦用人胚肾原代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培养,1:10苦地丁注射液对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爱柯18、柯萨奇B1、腺病毒Ⅲ型均未见抑制;对4个凝血单位的流感亚甲京科68-1株(1:160)无抑制,而对副流感仙台株有抑制。毒性很小,小鼠用相当于人用量的120倍左右(8毫升/公斤)腹腔注射,未见死亡;用10毫升/公斤则有3/10死亡。苦地丁注射液对麻醉猫与犬静脉注射,可见暂时性血压下降,半分钟内恢复;用离体蛙心灌注,有抑制心脏的作用。

【性味】①《辽宁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寒。”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性寒,味苦,小毒。”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心、脾经。”

中药

地下明珠

2022-9-8 12:40:54

中药

圣罗勒

2022-9-8 12:4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