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
别名 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木丹、鲜支、卮子、支子、越桃、枝子、小卮子、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山黄栀、山栀
功效作用 清热,泻火,凉血。治热病虚烦不眠,黄疸,淋病,消渴,目赤,咽痛,吐血,衄血,血痢,尿血,热毒疮疡,扭伤肿痛。
英文名 Cape Jasmine Fruit, Fruit of Cape Jasmine
始载于 《本草图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三焦经、心经、肺经
药性 寒
药味 苦
栀子:别名黄栀子、山栀、白蟾,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l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学名】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英文名】Cape Jasmine
【别名】黄栀子、山枝子、白蟾。
【分类】茜草科,栀子属
【形态】常绿灌木,高达2m。叶对生或3叶轮生,叶片革质,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长5~14cm,宽2~7cm,全缘;托叶2片,通常连合成筒状包围小枝。花单生于枝端或叶腋,白色,芳香;花萼绿色,圆筒状;花冠高脚碟状,裂片5或较多;子房下位。花期5~7月,果期8~11月。
【变种】
大花栀子var.grandiflora Nakai. 栽培变种,花大重瓣,不结果。
卵叶栀子var.ovalifolia Nakai. 叶倒卵形,先端圆。
狭叶栀子var.angustifolia Nakai. 叶狭窄,野生于香港。
斑叶栀子var. aureo-variegata Nakai. 叶具斑纹。
【习性与分布】性喜温暖湿润气候,好阳光但又不能经受强烈阳光照射,适宜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轻粘性酸性土壤中,是典型的酸性花卉。
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南方各地有野生,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江西、湖北、湖南、浙江、福建、四川。
繁殖栽培
土壤:
栀子花是酸性土壤的指示植物,故土壤的微酸性环境,是决定栀子花生长好坏的关键。培养土应用微酸的沙壤红土7成,腐叶质3成混合而成。将土壤pH值控制在4.0-6.5之间为宜。
温度:
栀子花的最佳生长温度为16℃-18℃。温度过低和太阳直射都对其生长极为不利,故夏季宜将栀子花放在通风良好、空气湿度大又透光的疏林或阴棚下养护。冬季放在见阳光、温度又不低于0℃的环境,让其休眠,温度过高会影响来年开花。
水分:
栀子花喜空气湿润,生长期要适量增加浇水。通常盆土发白即可浇水,一次浇透。夏季燥热,每天须向叶面喷雾2次-3次,以增加空气湿度,帮助植株降温。但花现蕾后,浇水不宜过多,以免造成落蕾。冬季浇水以偏干为好,防止水大烂根。
肥料:
栀子花是喜肥的植物,为了满足其生长期对肥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的微酸性环境,可事先将硫酸亚铁拌入肥液中发酵。进入生长旺季4月后,可每半月追肥一次(施肥时最好多兑些水,以防烧花)。这样既能满足栀子花对肥料的需求,又能保持土壤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微酸环境,防止黄化病的发生,同时又避免了突击补硫酸亚铁,局部过酸对栀子花的伤害。
繁殖:
虽然繁殖栀子花的方法有多种,但最简便快捷的是漂浮的水插法,首先找泡沫板一块,并往上打孔,将栀子花当年半熟枝剪下,插入泡沫板的孔中,然后将泡沫板放入装满水的桶中,将桶放在既能让漂板穗条遮阴,又能让阳光照射水桶的环境,将水温控制在18℃-25℃之间,栀子花一星期即能长出3厘米以上的根。此方法扦插栀子花,成活率为100%。
家庭盆栽
盆栽用土以40%园土、 15%粗砂、30%厩肥土、15%腐叶土配制为宜。栀子苗期要注意浇水,保持盆土湿润,勤施腐熟薄肥。浇水以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为好。生长期如每隔l0-15天浇1次硫酸亚铁水或矾肥水(两者可相间使用),可防止土壤转成碱性,同时又可为土壤补充铁元素,防止栀子叶片发黄。夏季,栀于花要每天早晚向叶面喷一次水,以增切空气湿度,促进叶面光泽。
盆栽栀子,8月份开花后只浇清水,控制浇水量。十月寒露前移入室内,置向阳处。冬季严控浇水,但可用清水常喷叶面。每年-7月在栀子生长旺盛期将停止时,对植株进行修剪去掉顶梢,促进分枝萌生,使日后株形美、开花多。栀子花多采用扦插法和压条法进行繁殖,也可用分株和播种法繁殖,但很少采用。扦插可分为春插和秋插。春插于2月中下旬进行;秋插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进行。插穗选摄2-3年的枝条,截成10-12厘米的段子,留顶上两片叶子,各剪去一半,然后斜插入插床中,土面上只留一节,注意遮荫和保持一定湿度,一般 1个月可生根,1年后移植。南方还有采用水插法繁殖的,即将插穗插在用苇秆编织的圆盘上,任其漂浮在水面上,使其下部在水中生根,再移植栽培。压条可在4 月清明前后或梅雨季节进行。选三年生母株上一年生健壮枝条,将其拉到地面,刻伤枝条上的入土部位,如能在刻伤部位蘸上200ppm粉剂案乙酸,再盖上土压实,则更容易生根。一般个把月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到第二年春再带土移栽。
常见病害:
栀子主要病害有褐斑病、炭疽病、煤污病、根腐病、黄化病等,在室内,病害全年都可能发生,严重时植株落叶、落果或枯死。在病害发生初期或发生期施用多茵灵、退菌特等可有效地防治病害。
黄化病的治疗
栀子花经常容易发生叶子发黄的黄化病,黄化病由多种原因引起,故须采取不同措施进行防治。缺肥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从植株下部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蔓延。缺氮:单纯叶黄,新叶小而脆。缺钾:老叶由绿色变成褐色。缺磷:老叶呈紫红或暗红色。对以上诸种情况,可迫施腐熟的人粪尿或饼肥。缺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表现在新叶上,开始时叶片呈淡黄色或白色,叶脉仍是绿色,严重时叶脉也呈黄色或白色,最终叶片会干枯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2%—0.5%的硫酸亚铁水溶液进行防治。缺镁引起的黄化病:这种黄化病由老叶开始逐渐向新叶发展,叶脉仍呈绿色,严重时叶片脱落而死。对这种情况,可喷洒0.7%—0.8%硼镁肥防治。浇水过多、受冻等,也会引起黄叶现象,所以在养护过程中要特别加以注意。栀子花在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及温湿度过高时,容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并伴有煤烟病发生。对介壳虫,可用竹签刮除,也可用20号石油乳剂加200倍水进行喷雾防治。对煤烟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栀子花生的介壳虫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糠介,另一种是吹棉介。煤烟病便是介壳虫的排泄物滋生细菌所致。这两种介壳虫都是属刺吸式害虫。虫背部表面附有一层腊质,一般药物无法穿透,可用吡虫啉类或其改良剂进行喷雾灭杀。每周一次,一般需要2-3次才能灭杀彻底。煤烟病就是黑霉菌感染,喷洒任何药物都不会自行脱落,必须进行擦洗,方可解决。
中药材
【中药材学名】Fructus Gardeniae
【英文名】Cape Jasmine Fruit
【别名】黄栀子、黄果树、山栀子、红枝子
【基原】本品为双子叶植物茜草科 Rubiaceae 栀子 Gardenia jasminoides Ellis 的干燥成熟果实,其根也可入药。
[采制贮藏]9~11 月果实成熟显红黄色时采收,除去果梗及杂质,蒸至上汽或置沸水中略烫,取出,干燥。根夏秋采挖,洗净晒干。置通风干燥处。
【制法】
栀子:除去杂质,碾碎。
炒栀子:取净栀子,照清炒法炒至黄褐色。
【性状】本品呈长卵圆形或椭圆形,长1.5~3.5cm,直径1~1.5cm。表面红黄色或棕红色,具 6条翅状纵棱,棱间常有1 条明显的纵脉纹,并有分枝。顶端残存萼片,基部稍尖,有残留果梗。果皮薄而脆,略有光泽;内表面色较浅,有光泽,具2~3条隆起的假隔膜。种子多数,扁卵圆形,集结成团,深红色或红黄色,表面密具细小疣状突起。气微,味微酸而苦。
【化学组成】含栀子甙(geniposide)、羟异栀子甙(garden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新甙(gardoside)、栀子甙酸(geriposidic acid)、栀子黄素(gardenin)、番红花甙-Ⅰ(crocin-1)、番红花酸(cro-cetin)、鸡矢藤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等。
【鉴别】
(1) 本品粉末红棕色。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果皮纤维细长,梭形,直径约10μm,长约至 110μm,常交错、斜向镶嵌状排列; 含晶石细胞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17~31μm,壁厚,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直径约8μm。种皮石细胞黄色或淡棕色,长多角形、长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60~112μm,长至230μm,壁厚,纹孔甚大,胞腔棕红色。草酸钙簇晶直径19~34μm。
(2) 取本品粉末0.2g,加水5ml,置水浴中加热3 分钟,滤过。取滤液5 滴,置蒸发皿中,蒸干,加硫酸1 滴,即显蓝绿色,迅速变为褐色,继转为紫褐色。
(3) 取本品粉末1g,加75%乙醇10ml,置温水浴中浸 2小时,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栀子苷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 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丙酮-甲酸-水(5:5:1:1) 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硫酸乙醇(5→10)溶液,在110℃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中药化学成分
果实含环烯醚萜类成分:栀子甙(gardenoside),都桷子甙(geniposide),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genipin-1-gentiobioside),山栀甙(shanzhiside),栀子酮甙(gardo-side),鸡屎藤次甙甲酯(scandoside methyl ester),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去乙酰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 asperulosidic acid),去乙酰车叶草甙酸甲酯(methyl deacetyl asperulosidate),10-乙酰基都桷子甙(10-acetylgeniposide) 6〃-对香豆酰基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 6〃-p-coumaroyl genipin gentiobio-side)。又含酸类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3,4-二-O-咖啡酰其奎宁酸(3,-4-di-O-caffeoyl quinic acid),3-O-咖啡酰基-4-O-芥子酰基奎宁酸(3-O-caffeoyl-4-O-sinapoyl quinic acid),3,5-二-O-咖啡酰基-4-O-(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3,5-di-O-caffeoyl-4-O-(3-hydroxy-3-methyl)glutaroyl quinic acid],3,4-二咖啡酰基-5-(3-羟基-3-甲基戊二酰基)奎宁酸[3,4-dicaffeovl-5-(3-hydroxy-3-methyl glutaroyl)quinic acid],藏红花酸(cro-cetin),藏红花素(crocin),熊果酸(ursolic acid),藏红花素葡萄糖甙(crocin glucoside)等。还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以及D-甘露醇(D-mannit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碱(choline),二十九烷(nonacosane),叶黄素(xanthophyll)等。
果皮及种子中也含栀子甙、都桷子甙、都桷子甙酸、都桷子素龙胆双糖甙。
花含三萜成分:栀子花酸(gradenlic acid)A、B和栀子酸(gardenic acid)
叶含栀子甙,都桷子甙,栀子醛(cerbinal),二氢茉莉酮酸甲酯(methyl dihydrojasmonate),乙酸苄檬(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