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白刺花

白刺花

白刺花
Bái Cì Huā
别名 白花刺、苦刺花
功效作用 清热解暑。主暑热烦渴
英文名 Root of Vetchleaf Sophora
始载于 《贵州草药》
毒性  
归经 肝经、膀胱经
药性
药味

种 名

白刺花

学 名

Sophora davidii

拼音 baicihua

拉丁名

Sophora viciifolia Hance(原植物白刺花)

别 名

马蹄针、狼牙刺

蝶形花科 属: 槐属

生态习性

喜光,耐寒,耐干旱贫瘠。

园林用途

多用于林缘,草坪,园路岔口等处,也适用于植做绿篱及水土保持树种。

采收和储藏

3-5月花未放足时采收,鲜用或晒干。

资源分布

分布于西南及河北、陕西、甘肃、江苏、浙江、河南、湖北、广西等地。

性味归经

①《贵州草药》:“性平,味苦。”②《文山中草药》:“味苦,性寒。”入肝,膀胱二经。

药材基源

为豆科植物白刺花Sophora davidii(Franch.)的花。

用法用量

内服:泡茶,1-3g。  

1.《贵州草药》:清热,凉血,解毒。治鼻血,便血。

2.《文山中草药》:清热解毒,利湿消肿。治痢疾,膀胱炎,血尿,水肿。  

白刺花(Sophoradavidii),豆科、槐属落叶灌木,因其叶片细小,形态酷似槐树而被称为“小叶槐”,此外还有狼牙刺、苦刺花、马蹄针等别名。

白刺花植株丛生或单生,株高2至3米,树干深黑褐色,有纵裂,新枝绿色,有短毛,老枝褐色,枝条有锐利的针状刺;奇数羽状复叶,托叶针刺状,宿存,小叶11至21枚,叶片椭圆形或长倒卵形,长0.4至1.2厘米,宽0.4至0.7厘米,叶色墨绿,背面颜色稍浅,有短柔毛。总状花序生于老枝顶,花序稍微下垂,有小花6至12朵,花萼紫蓝色,杯形,花蕾白色,带蓝紫晕,花冠蝶形,白色,有芳香,花期3至5月。荚果念珠形,长3至6厘米,直径约0.5厘米,成熟后黄褐色。

中药

白前

2022-9-8 13:08:13

中药

白兰花

2022-9-8 13: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