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医百科中药大全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

清热药 白花蛇舌草

白花蛇舌草

别名 蛇舌草、蛇舌癀、蛇针草、蛇总管、二叶葎、白花十字草、尖刀草、甲猛草、龙舌草、蛇脷草、鹤舌草、矮脚白花蛇利草、目目生珠草、节节结蕊草、鹩哥利、千打捶、羊须草、细叶柳子、珠仔草、定经草、小叶锅巴草、南地珠、散草、竹叶草、奶沙尔、铁沙尔

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英文名 Spreading Hedyotis Herb, Herb of Spreading Hedyotis

始载于 《广西中药志》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脾经、肝经、大肠经

药性 寒

药味 甘、苦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是茜草科耳草属的植物。分布在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南方等地,生长于海拔1,800米的地区,多生长于山地岩石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其中成药味苦、淡,性寒。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痛散结、利尿除湿。尤善治疗各种类型炎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白花蛇舌草若配伍得当,可治疗多种疾病。

形态特征

 

白花蛇舌草(图2)

白花蛇舌草(学名:Hedyotis diffusa):一年生披散草本,高15-50cm。根细长,分枝,白以。茎略带方形或扁圆柱形,光滑无毛,从基部发出多分枝。叶对生;无柄;叶片线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3.5cm,宽1-3mm,先端急尖,上面光滑,下面有时稍粗糙,侧脉不明显;托叶膜质,基部合生成鞘状,长1-2mm,先端芒尖。花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常具短而咯粗的花梗,稀无梗;萼简球形,4裂,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1.5-2mm,边缘具睫毛;花冠白色,漏斗形,长3.5-4mm,先端4深裂,裂片卵状长圆形,长约2mm,秃净;雄蕊4,着生于冠简喉部,与花冠裂片互生,花丝扁,花药卵形,背着,2室,纵裂;子房下位,2室。柱头2浅裂呈半球形。蒴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花萼宿存。种子棕黄色,细小,且3个棱角。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地理分布

 

白花蛇舌草(图4)

分布云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由于用量大,野生资源减少,宜适当发展人工栽培,满足用药需要。主产于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浙江、江苏、安徽等省区。生于潮湿的田边、沟边、路旁和草地。  

 

药材特性

1.药材性状

 

白花蛇舌草(图3)

全体扭缠成团状,灰绿色至灰棕色。主根细长,粗约2mm,须根纤细,淡灰棕色。茎细,卷曲,质脆,易折断,中心髓部白色。叶多皱缩,破碎,易脱落;托叶长1-2mm。花、果单生或成对生于叶腋,花常具短而略粗的花梗。葫果扁球形,直径2-2.5mm,室背开裂,宿萼顶端4裂,边缘具短刺毛。气微,味淡。  

 

2.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1列,类方形或卵圆形,常有单个细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外被角质层。皮层窄,细胞呈类圆形;内皮层细胞1列。韧皮部较窄。木质部导管2-7个相连成单个径向排列成行;木纤维壁较厚,木化化;射线窄,常1-2列细胞,壁薄,木化。髓部宽广,细胞较大,内含淀粉粒,髓部通常中空。皮层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偶见草酸钙针晶。  

 

3.粉末特征

灰黄色。

 

①叶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气孔千轴式,长圆形。

 

②茎表皮细胞长条形,有气孔。

 

③导管主为环纹或螺纹,直径15-30μm。

 

④草酸钙簇晶存在于叶肉组织中,直径1y-15μm。

 

⑤草酸钙针晶多见,成束或散在,长75-135μm。

 

⑥淀粉粒众多,单粒类圆形,复粒由2-3分粒组成。  

 

化学成份

全草含车叶草甙( asperuloside),车叶草甙酸(asperulosidic acid),去乙酸基车叶草甙酸(deacetylasperulosidicacid),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鸡屎藤次甙(scandosi

 

 

白花蛇舌草(图5)

de),鸡屎藤次甙甲酯(scandodide methyl ester), 6-O-对-羟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hydroxycinnamoyl scandoside methylester),6-O-对-甲氧基桂皮酰鸡屎藤次甙甲酯(6-O-P-methO-xycinnaml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6-O-阿魏酰鸡屎藤次甙甲酯( 6-O-feruloyl scandoside methyl ester),2-甲基-3-羟基蒽醌( 2-methyL-3-hvdr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甲氧基蒽醌( 2-methyl-3-methoxyanthraquinone),2-甲基-3-羟基-4-甲氧基蒽醌(2-methyl-3-hvdroxy-4-methoxyanthraquinone)等[1-3],以及熊果酸(ursolic 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4],三十一烷(hentriacon-tane),豆甾醇(stigmasterol),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β-谷甾醇-β-葡萄糖甙(β-sitosterol-β-D-glucoside),对-香豆酸( p-coumaricacid)等。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

在体外(相当生药6g/ml)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

 

 

白花蛇舌草(图6)

、单核细胞型以及慢性粒细胞型的肿瘤细胞有较强抑制作用。  

 

2.抗菌消炎作用

体外抗菌作用并不显着,只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痢疾杆菌有微弱作用。

 

2.1.抗菌:煎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1:2对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具抑制作用。

 

2.2.抗炎免疫:煎剂4g/kg1日内灌服4次,对正常兔及人工狭窄阑尾所致的实验性阑尾炎兔均有刺激网状内皮糸统增生,增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并使嗜银物质倾向致密化,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力而达到抗炎的作用。【毒性】浸膏半数致死量,小鼠腹腔注射为104g生药/kg。  

 

3.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1g,已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30min,趁热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齐墩果酸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m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苯-醋酸乙酯-冰醋酸(20:41:1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中显色。供试品色谱在与对照品色相应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性味

苦甘;寒;无毒

 

 

白花蛇舌草

  

 

5.归经

心;肝;脾;大肠经  

 

6.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肺热喘咳;咽喉肿痛;肠痈;疖肿疮疡;毒蛇咬伤;热淋涩痛;水肿;痢疾;肠炎;湿热黄疸;癌肿  

 

7.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大剂量可用至60g;或捣汁。外用:捣敷。  

 

8.注意

《广西中药志》:孕妇慎用。  

 

各家论述

1.《潮州志.物产志》

茎叶榨汁次服,治盲肠炎,又可治一切肠病。  

 

2.《广西中药志》

治小儿疳积,毒蛇咬伤,癌肿。外治白泡疮,蛇癞疮。  

 

3.《闽南民间草药》

清热解毒,消炎止痛。  

 

4.《泉州本草》

清热散瘀,消痈解毒。治痈疽疮疡,瘰疬。又能清肺火,泻肺热。治肺热喘促、嗽逆胸闷。  

 

5.《广西中草药》

清热解毒,活血利尿。治扁桃体炎,咽喉炎,阑尾炎,肝炎,痢疾,尿路感染,小儿疳积。  

 

临床应用

1.治疗小儿肺炎

用白花蛇舌草注射剂,每次肌肉注射2毫升(含4克生药的有效成分),婴儿减半,每日2次,疗程5~7日。治疗112例,痊愈52例,近愈25例,好转17例,无效12例,死亡6例,平均住院7.98天  

 

2.治疗阑尾炎

取鲜白花蛇舌草1两(干品5钱),水煎服,每日2次。小儿酌减。症状较重者可增至2~3两。个别腹胀严重者加用水针或新针治疗,中毒症状较重者兼用补液并禁食。治疗19例均愈,其中急性阑尾炎12例和阑尾脓肿3例,服药8~9天,平均于1.9天和3.3天退热。3.2天和6天症状体征消失。1例治愈4个月后复发,仍以同样方法治愈。有报告用鲜全草4两(干品1~2两),每日~2剂煎服;或制成100%的针剂行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2次,重症6小时1次。治疗各种类型阑尾炎(包括急性、亚急性及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50余例,一般服药2~3天临床症状消失,1周痊愈出院。其中以急性阑尾炎的疗效最好。煎剂疗效优于针剂。又有报告以煎剂内服治疗急慢性阑尾炎30例,对单纯性、症状较轻、发病1~2天入院的单用白花蛇舌草;对症状较重,有明显全身和局部症状者,配用海金砂、野菊花全草或桉叶。除2例慢性阑尾炎重新入院行手术治疗外,均获痊愈。平均住院4.2天。  

 

3.治疗输精管结扎术后副睾郁积症

在常用的精索封闭及中西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白花蛇舌草(每日两煎服,一般3~4周为一疗程,最长者服10周以上),可提高疗效;特别对单纯性副睾郁积症效果更为明显。用于睾丸肿胀疼痛,属热毒壅盛者,取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软坚散结之功。处方:白花蛇舌草20g,黄柏15g,玄参15g,生地15g,连翘15g,红花10g,三棱12g,牛膝12g,荔枝核15g,白芍15g,甘草5g。水煎服,日一剂。  

 

4.治疗毒蛇咬伤

取该品5钱,以白酒半斤煮沸3~5分钟,去渣,以2/3口服(1日分~3次服完),1/3外敷伤口。敷药时先吸出伤口毒血,清洗消毒后用消毒棉垫覆盖包扎,然后将药酒浇湿敷料(以保持湿润为度)。若不能饮酒者,可用清水煎煮,沸后再加入适量白酒,但一般仍以白酒煮为佳。对水肿顽固不退,病情严重及伤口感染者,适当加用其它中草药及抗菌素;对于轻型戒中型病例,单用本法治疗即可。据19例观察,一般用药3~6剂即获痊愈。  

 

5.治疗盆腔炎、附件炎

用白花蛇舌草1.5两,配以入地金牛(两面针)3钱,或再加穿破石(苌芝)3钱,水煎服,每日剂。77例患者治疗后,4例无效,余均痊愈。

 

此外,曾试用100%白花蛇舌草针剂肌肉注射,每次2毫升,每日3次,治疗子宫颈癌,胃癌、肝癌各1例,症情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曾用白花蛇舌草、茵陈、金钱草各1两制成”利胆合剂”,治疗胆石症等胆道疾患共10例,其中9例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平均2.2天获得缓解;3例胆总管造瘘术后的患者,服药后胆汁量成倍增加,胆汁沉渣排出很多,黄疸指数逐渐下降,提示”利胆合剂”具有明显的利胆与排石作用。  

 

6.治黄疸型肝炎

肝经湿热是其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而白花蛇舌草临床应用疗效明显。湿热蕴久成毒,结于肝胆,白花蛇舌草配伍其他清热、利湿、解毒的药物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中药大全

清热药 山慈菇

2022-8-2 13:19:13

中药大全

清热药 白头翁

2022-8-2 13: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