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草
别名 硬紫草、软紫草、藐、茈草、紫丹、紫苭、地血、茈蔰、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紫芺、野紫草、野麻灯、大紫草、红紫草、紫根、紫草根子、红条紫草
功效作用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
英文名 Root of Sinkiang Arnebia,Root of Redroot Gromwell,Sinkiang Arnebia Root Redroot Gromwell Root, Root of Paniculate Onosma
始载于 《神农本草经》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寒
药味 苦
紫草(学名: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为紫草科紫草属的植物。又名山紫草、紫丹、紫草根,分布于日本、朝鲜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西、湖南、甘肃、山东、湖北、广西、四川、陕西、贵州、江西、河北、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米至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山坡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是中草药的一种,春秋挖根,除去残茎及泥土(勿用水洗,以防退色),晒干或微火烘干,生用。紫草的根和花均含色素,乙酰紫草醌、紫草烷、异丁酰紫草醌等。
别名
Bk579.jpg
硬紫草、大紫草、红条紫草 藐,茈草,紫丹,地血,紫草茸,鸦衔草,紫草根,山紫草,红石根。
植物学分类: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亚纲、唇形目
英文名
Radix Lithospermi Root of Sinkiang Arnebia,Root of Redroot Gromwell,Sinkiang Arnebia Root Redroot Gromwell Root, Root of Paniculate Onosma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
1.Arnebia euchroma (Royle) Johnst.[Lithospermum euchroma Royle]
2.Lithospermum eryhrorhizon Sieb.et Zuce.[L.officinale l.subsp.erythrorhizon(Zieb.et Zucc.) Hand.-Mazz.]
3.Arnebia guttata Bunge[A.thomsonii C.B.Clarke]
紫草属紫草科植物紫草(硬紫草)(Lithosper-mum erythorhizon sieb.et zucc.)和新疆紫草(软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 Johnst.]的根。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
分布于新疆、甘肃及西藏西部。 东北地区及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宁夏、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植物特性
紫草
紫草生于荒山田野、路边及干燥多石山坡的灌丛中。
紫草喜凉爽、湿润的气候条件,怕涝,怕高温,以地势高燥、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和渗水力强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为宜。盐碱地、低洼地重黏土地不宜种植。
紫草
1.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5-40cm。全株被白色或淡黄色长硬毛。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根部常与数个侧根扭卷在一起,外皮暗红紫色。茎直立,单一或基部分成两歧,基部有残存叶基形成的茎鞘。基生叶丛生,线状披针形或线形,长5-20cm,宽5-15cm,先端短渐尖,基部无鞘状;无叶柄。镰状聚伞花序密集于茎上叶腋,长2-6cm;花两性,苞片叶状,披针形,具硬毛;花萼短简状,5裂,裂片狭条形,两面均密生淡黄色硬毛;花冠简状钟形,紫色或淡紫色,长1-.5cm,裂片椭圆形,开展;外侧略被白毛,喉部与基部光滑,无附属物;雄蕊5,花丝短或无,关睡于花冠简中部或喉部;子房4深裂,花柱纤细,先端浅2裂,柱头2,倒卵形。小坚果宽卵形,褐色,长3.5mm,宽约3mm。有粗网纹和少数疣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紫草
2.紫草多年生草本,高50-90cm。根粗大,肥厚,圆锥形,略弯曲,常分枝,不分枝,或上部有分枝,全株密密被白色粗硬毛。单叶互生;无柄;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8cm,宽5-17m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均被糙伏毛。聚伞花序总状,顶生或腋生;花小,两性;苞片披针形或狭卵形,长达3cm,两面有粗毛;花萼5深裂近基部,裂片线形,长约4mm;花冠白色,简状,长6-8cm,先端5裂,裂片宽卵形,开展喉部附属物半球形,先端微凹;雄蕊5,着生于花冠简中部稍上,花丝长约0.4mm,着生花冠简中部,花药长1-1.2mm,子房深4裂,花柱线形,长2-2.5mm,柱头球状,2浅裂。小坚果卵球形,长约3mm,灰白色或淡黄褐色,平滑,有光泽。种子4颗。花期6-8月,果期8-9月。
黄花软紫草
3.黄花软紫草多年生草本,高10-35cm。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外皮紫褐色,常呈片状剥离。茎直立,通常由基部分枝,2-4条,有时1条,直立,密被开展的长硬毛和短伏毛。叶无柄,互生,椭圆形、长卵状披针形或匙状线形,长1.5-5.5cm,宽3-11mm,先端尖或钝,基部渐狭下延,全缘或有微缺刻,两面密生具基盘的白色长硬毛。镰状聚伞花序,长3-10cm;花多数,密集;苞片线状披针形;花萼短钟状,5裂,裂片线状披针形,长6-10mm;花冠鲜黄色,简状钟形,细长,长约1.8mm;子房4裂,花柱丝状,稍超过花冠简之半,先端2裂,柱头球形。小坚果4,三角状卵形,长2-3mm,淡黄褐色,有小疣状突起。花期6-8月,果期8-10月。
新疆紫草:
多年生草本,高15-35厘米,全株被白色糙毛。根粗壮,紫色,多扭曲。茎直立,单一或从基部分成二歧。基生叶丛生,线状被针形,全缘,黄绿色;茎生叶互生,较短小。蝎尾状聚伞花序蜜生于茎项,花序顶头状;苞片叶状,线状披针形,具硬毛;花萼短筒状,无端5裂;花冠长筒状,淡紫色或紫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雄蕊5,花丝极短或无;子房4深裂,花柱纤细,柱头球状,小坚果骨质,宽卵形,淡褐色,有疣状突起。花期6~7月,果期8~9月。
新疆紫草生于高山向阳山坡草丛中。
紫草为多年生草本。高50~90厘米。全株被糙毛。根长条状,略弯曲,肥厚,紫红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叶互生,具短柄或无柄,叶片粗糙,卵状披针形,全缘或稍呈不规则波状。总状聚伞花序;苞片叶状,披针形或窄卵形,两面具粗毛;萼片5极针形,基部微合生;花冠白色,简状,先端5裂,喉部有5个小鳞片,基部被毛;雄蕊5;子房4深裂,花柱单一,线形,柱头2裂,小坚果卵圆形,灰白色或淡褐色,平滑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7~8月。
中药特性
药材基源:为紫草科植物紫草、新藏假紫草或滇紫草的根。
从药店买到的紫草实物照片
性味:性寒,味甘、咸。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分类:止血药;凉血药;清热解毒药
功能主治 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清热凉血,用于麻疹,热病癍疹,湿疹,尿血,血淋,血痢,疮疡,丹毒,烧伤,热结便秘。
用药禁忌:胃肠虚弱、大便滑泄者慎服。《本草经疏》:痘疮家气虚脾胃弱、泄泻不思食、小便清利者,俱禁用。
常用量:4~10克
有效成分:含乙酰紫草素(acetylshikonin)、β-羟基异戊酰紫草素(β-hydro-xyisovalerylshikonin)、紫草素(shikonin)、β,β’-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β,β’-dimethylacrylshikonin)等。
栽培技术
气候土壤:紫草耐寒,忌高温,怕水浸。土壤以石灰质壤、砂质壤土、粘壤土为佳。
紫草
2.整地:将士地深翻耙平后,开小沟,沟距20-30cm。沟内施以粪肥或绿肥。
3.种植:
3.1.育苗法: 4月上旬播种,先在苗床浇水,待水渗下后撒播种子,覆土1cm余,经常保持潮湿,15-22天出苗。 苗高6-10cm时,移植于大田,行距30cm,株距10-15cm,稍压后浇水。
3.2.直播法: 清明前后播种,条播,按行距30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进行镇压。苗高6cm左右时间苗,株距10-15cm。
4.田间管理:幼苗期防止高温及阳光直射,注意浇水,除草,松土。雨季应及时排水。苗高20-25cm时,每亩施过磷酸钙20-25斤,施后覆士、浇水。
整地施肥
宜选地势高,排水良好的疏松肥沃的沙质壤上或壤上种植。播种前每公顷施农家肥75000千克,深翻30厘米以上,整细耙平,做成宽100厘米的畦,准备播种。
繁殖方法
用种子繁殖,分秋播和春播。秋播从种子采收后到11月上旬地上冻为止,秋播第二年4月初开始萌发,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全苗。春播3月至4月上旬进行,4月下旬至5月上旬出苗。春播种子必须进行低温处理,让胚发育成熟,如果将种多干播,当年不出苗。播种方法分条措法和撒播法两种。
种子处理: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将种子与湿沙接1:3掺和均匀后,坑藏,在向阳坡挖深45厘米,长宽各30厘米的土坑,在坑底放入少量树枝,上铺一层树叶,把种子放进后,覆土10厘米,种子沙藏期间注意防鼠害。翌年清明前后,待大部分种子已萌芽,再播种。
条播:按行距15~20厘米开3厘米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播入,播后覆土3厘米,播入镇压。公顷用量22.5~30千克。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畔面,覆土2~3厘米,播后使种子和土接触,稍压一下。公顷播量30千克。
种子经处理后春播,有足够的温度和湿度约10天内开始出苗。
田间管理
紫草
(1)中耕除草
及时进行松土除草,防止草荒欺苗。
(2)补苗、定苗
幼苗期及时查补苗,如果过密可适当间苗,发现缺市选阴雨天或傍晚及时补苗,补后浇水、保墒。苗高10厘米时,按行株距15厘米*10厘米定苗。
(3)追肥
定苗后每公顷追尿素150千克,开花后每公顷追过磷酸钙225千克,乘雨天追肥或施后浇水。
(4)排灌
紫草最怕涝,雨季注意排水,以免发生根腐病。如干旱严重,可适当浇水。
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
高温或多雨季节发生。根部腐烂,地上茎叶枯萎。
防治方法:①雨后及时排水。②清除病株并烧毁,用石灰粉对病穴进行消毒。③用1%硫酸亚铁浇灌病穴进行消毒。
(2)叶斑病
危害叶片,叶上形成不规则病斑。
防治方法:①及时拔除病株。②用1:1:100倍波尔多液防治。
(3)紫草的虫害有蛴螬、蝼蛄、地老虎、象鼻虫,可人工捕杀或用毒饵诱杀。
采收加工
采收 种植后第二年10月中下旬即可采收。采收时连同地上茎一起挖出,去净泥土,切忌水洗,去掉地上茎及芦头,捆成小把,晒干即可。一般每公顷产干药1500~2250千克。
炮制方法
硬紫草:洗净,润透,切片,晒干。软紫草: 拣去杂质,去苗,剪断。《雷公炮炙论》:凡使(紫草),每一斤用蜡二两,溶水拌蒸之,待水干,取去头并两畔髭,细锉用。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1)软紫草 根呈不规则的长圆柱形,多扭曲,长7-20cm,直径1-2.5cm。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皮部疏松,呈条形片状,常10余层重叠,易剥落。顶端有的可见分歧的茎残基。体软,质松软,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木部较小,黄色或黄白色。气特异,咋做苦、涩。
(2)硬紫草 根呈圆锥形,扭曲,有分枝,长7-14cm,直径1-2cm。表面紫红色或紫黑色,粗糙有纵纹,皮部薄,易剥落。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皮部深紫色,木部较大,灰黄色。气特异,味酸、甜。
(3)黄花软紫草 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扭曲,长6-20cm,直径0.5-4cm。根头部略粗大,顶端有1或多个残茎,被短硬毛。表面紫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