篦子三尖杉 Bì Zǐ Sān Jiān Shān | |
---|---|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抗癌。主血液系统肿瘤及其他一些恶性实体瘤 |
英文名 | |
始载于 | |
毒性 |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涩 |
中文名:篦子三尖杉
科:三尖杉科
学名:Cephalotaxus oliveri Mast.
别名:阿里杉、梳叶圆头杉、花枝杉。
保护级别: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渐危种。蓖子三尖杉常零星分布于常绿阔叶林下的灌木丛中,很少有成片生长单优势群落,随着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种群数量正日趋减少。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6米,树皮灰褐色,枝条轮生,小枝干时褐色,有明显的沟槽。叶条形,质硬,螺旋状着生,排成二列,叶缘彼此接触,通常中部以上向上微弯,长1.5-3.2厘米,宽3-4.5毫米,先端微急尖,基部截形或心脏状截形,近无柄,下延部分之间有明显沟纹,上面微凸,中脉不明显或稍隆起,或中下部较明显,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雄球花6-7聚生成头状,直径约9毫米,梗长约4毫米,雌球花由数对交互对生的苞片组成,有长梗,每苞片腹面基部生2胚珠。种子倒卵形或卵圆形,长约2。?厘米,顶端中央有有凸尖,直径1.8厘米。花期3-4月,种子9一10月成熟。
在贵州,主要分布于黔东北梵净山、石阡,黔东南的镇远,黎平、榕江,黔南三都徭人山、平塘及荔波朝阳区翁昂等地。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谷林中,我国湖北西北部、湖南西部、四川南部、江西东部、云南东南部和广东北部有分布;越南亦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