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盘子叶 Suàn Pán Zi Yè |
|
---|---|
别名 | 野南瓜叶 |
功效作用 |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治痢疾,黄疸,淋浊,带下,感冒,咽喉肿痛,痈疖,漆疮,皮疹瘙痒。 |
英文名 | Leaf of Puberulous Glochidion |
始载于 | 《江西民间草药》 |
毒性 | 小毒 |
归经 | 大肠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涩 |
算盘子叶 (《江西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算盘子的枝叶。
植物形态详算盘子条。
【采集】夏、秋季采,切碎,晒干或鲜用。
叶含无羁萜(friedelin),无羁匝烷-1,3-二酮(friedelan-3β-ol),羽扇豆醇(lupeol),羽扇-20(29)-烯-1,3-二酮[lup-20-(29)-ene-1,3-dione]及β-谷甾醇(β-sitosterol)。茎含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20(29)-烯-1,3-二酮,羽扇烯酮(lupenone),算盘子酮(glochidone),羽扇-20(29)-烯-1β-3a-二醇-3-乙酸酯[lup-20(29)-en-1茎含无羁萜,无羁萜烷-3β-醇,羽扇-20(29)-烯-1,3-二酮,羽扇烯酮(lupenone),算盘子酮(glochidone),羽扇-20(29)-烯-1β-ol-3a-yl acetate],羽扇豆-20(29)-烯-1β,3β-二醇[lup-20(29)-ene-1β,3β-diol],谷甾醇(sitosterol)。
算盘子叶水煎剂及含糖煎剂(100%),在体外有抑制志贺氏痢疾杆菌作用(平板挖洞法),其有效浓度为1:1280,且有杀菌作用(试管法)。
水煎剂对其他痢疾杆菌(舒氏、弗氏、宋氏)和沙门氏菌(伤寒、副伤寒甲、猪霍乱、肠炎杆菌)亦有一定抗菌作用,而含糖煎剂效果略低,仅对史氏和弗氏痢疾杆菌,伤寒和副伤寒甲杆菌有效。
《广西中药志》:苦涩,凉;有小毒。
清热利湿,解毒消肿。
治痢疾,黄疸,淋浊,带下,感冒,咽喉肿痛,痈疖,漆疮,皮疹瘙痒。
①《广西中药志》:利湿,破血,解漆毒、蛇毒。
治漆疮,赤白痢疾,跌打损伤,蛇咬毒。
②《广东中药》Ⅱ:消滞,化湿,清热,舒筋活络。
治痢疾,感冒,流感,过度体力疲劳,鼠、蛇咬伤。
内服:煎汤,0.5~1两;或研末。
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孕妇忌服。
【选方】①治痢疾:算盘珠鲜叶五至七钱。
捣烂,冲开水炖服。
(《福建民间草药》) ②治下痢脓血:算盘子叶,焙干研末,每次钱,茶调送服。
(《泉州本草》) ③治黄疸:算盘子叶二两,炒大米一、二两。
水煎,不拘时服。
(《江西民间草药验方》) ④治白浊、白带:算盘子茎叶酌量。
内服外洗。
(《岭南草药志》) ⑤治咽喉肿痛:鲜算盘子叶一至二两,煎汤调蜜频咽服。
(《泉州木草》) ⑥治喉痈:算盘子鲜全草一至二两。
含雄鸡炖汤服。
(《泉州本草》) ⑦治毒蛇咬伤:算盘子枝端嫩叶,捣烂敷伤处。
(《江西民间草药》) ⑧治牙痛:算盘珠叶适量。
捣烂调冬蜜敷贴。
(《福建民间草药》) ⑨治皮疹瘙痒:算盘子叶煎汤洗患处。
(《泉州本草》) ⑩治疖肿、乳腺炎:算盘子鲜叶捣烂外敷。
同时用根一至二两,水煎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⑾治蜈蚣咬伤:算盘子鲜叶捣烂敷。
(江西《草药手册》)
治疗胃肠炎取算盘子树叶1斤,加水1000毫升,煎2小时左右,使成500毫升,冷却过滤加防腐剂备用。
每次口服50~100毫升,每日3次。
一般在服药后第1日,腹胀、腹痛,腹泻减轻,食欲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