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萁骨根 Mánɡ Qí Gǔ Gēn |
|
---|---|
别名 | |
功效作用 | 治湿热臌胀,小便淋沥不畅,跌打损伤。 |
英文名 | root of Dichotomy Forked Fern |
始载于 | 《福建民间草药》 |
毒性 | |
归经 | 膀胱经 |
药性 | 凉 |
药味 | 苦 |
【芒萁骨根的功效介绍】:
芒萁骨根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为里白科植物芒萁的根茎。
【动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状茎横走,细长,褐棕色,被棕色鳞片及根。叶远生,叶柄褐棕色,无毛;叶片重复假两歧分叉,在每一交叉处均有羽片(托叶)着生,在最后一分叉处有羽片两歧着生;羽片披针形或宽披针形,长20-30cm,宽4-7cm,先端渐尖,羽片深裂;裂片长线形,长3.5-5cm,宽4-6mm,先端渐尖,钝头,边缘干后稍反卷;叶下白色,与羽轴、裂片轴均被棕色鳞片;细脉2-3次叉分,每组3-4条。孢子囊群着生细脉中段,有孢子囊6-8个。
【性味】《福建民间草药》:甘,平。
【功用主治-芒萁骨根的功效】治湿热臌胀,小便淋沥不畅,跌打损伤。
①《福建民间草药》:治跌打伤胸,酒水各半或加冰糖炖服。
②《广西药植名录》:治狂犬病及毒蛇咬伤。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1~2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