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果药 Cǎo Guǒ Yào |
|
---|---|
别名 | 野姜、独叶台、四合红、草果、豆蔻、小草果、草果子 |
功效作用 | 温中散寒;理气消食。主胃寒脘腹疼痛;食积腹胀;寒疝腹痛 |
英文名 | Fruit of Spiked Gingerlily |
始载于 | 《滇南本草》 |
毒性 | |
归经 | 胃经、肝经 |
药性 | 温 |
药味 | 辛、苦 |
草果药(原变种)(Hedychium spicatum Ham. ex Smith)
别名: 豆蔻(植物名实图考),疏穗姜花(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野姜、独叶台、四合红、草果(《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姜科植物草果药的果实。
【植物形态】草果药,又名:良姜花(《滇南本草图谱》),野姜花。
多年生草本。高至1米以上。根茎块状。茎直立,粗壮。叶2列,无柄。叶鞘管状,长达15厘米;叶舌长2.5厘米,卵状三角形,边缘红色;叶片长椭圆状披针形,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楔形,边缘略呈波状。穗状花序顶生,长10~20厘米;苞片长椭圆形,长约2.5厘米,钝头,两侧内卷,淡绿黄色;小苞片1枚,形同苞片;萼筒管状,长3.5厘米;花冠管长约为萼筒之2倍或不及,裂片瓦覆,反折,线状倒披针形,淡黄白色;侧生退化雄蕊狭长。花瓣状,长约3.5厘米;唇瓣与两侧者等长,匙状倒卵形,深2裂,有瓣爪,白色,基部染红色;花丝管状,橙红色。花药狭长,橙红色,背着;子房下位,花柱从二药间穿过,柱头膨大。蒴果扁球形,径约2.5厘米,具不明显的3棱。种子卵形,红色,长约4毫米。花期6~7月。果实10~11月成熟。
生于山坡阴湿处。分布四川、云南等地。
本植物的根茎(土良姜)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分类: 姜目 — 姜科 — 姜花属
【性味】《滇南本草》:”性大温,味辛微苦。”
【功用主治】温胃,燥湿,理气,消食。治胃
①《滇南本草》:”宽中理气,消胸膈膨胀,开胃消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