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茄根

茄根

茄根
Qié Gēn
别名 茄母、茄子根
功效作用 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
英文名 Root of Garden Eggplant, Root of Eggplant
始载于 《开宝本草》
毒性 小毒
归经  
药性
药味 辛、甘

【茄根的功效介绍】:

茄根 (《开宝本草》)

【异名】茄母(《摘元方》)。

【来源】为茄科植物茄的根和茎。

植物形态详茄子条。

【采集】9~10月间,全植物枯萎时连根拔起,除去干叶,洗净泥土,晒干。

【药材】干燥的茎多已切成小段,根为须状,通常弯曲错综,主根不明显,质坚实,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中心为木质部。

茎圆柱形或扁压状圆柱形,有分枝,切断的枝条长12~20厘米,表面棕灰色,光滑,除具细密的细纵皱纹外,并散布黄白色的点状皮孔,叶痕半月形,微隆起,每个叶痕上有残存的枝条或枝痕。

质轻而坚硬,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不平坦,纤维性,中央有空穴,气微弱。

以干燥、无叶者为佳。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药理作用】根的提取物有某些抗菌作用。

【性味】甘辛,寒。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甘微苦。

②《医林纂要》:辛咸,寒。

③《陆川本草》:性寒,味甘,有小毒。

【功用主治-茄根的功效】治久痢便血,脚气,齿痛,冻疮。

①《开宝本草》:主冻疮,可煮作汤渍之良。

②《日用本草》:烧灰敷冻疮穿烂处。

③《滇南本草》:行肝气,洗皮肤瘙痒之风、游走引风,祛妇人下阴湿痒,阴浊疮。

根、叶,蒸热治瘫痪。

④《纲目》:散血消肿,治血淋,下血,血痢,阴挺,齿匿,口蕈。

⑤《医林纂要》:散热消肿,治风痹。

⑥《分类草药性》:治风湿筋骨瘫痪,洗痔疮。

⑦《天宝本草》:去下焦湿热,痰火,脚气。

⑧《岭南采药录》:有收敛性。

治赤白下痢。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3~6钱;或入散剂。

外用:煎水洗、捣汁涂或烧存性研末调敷。

【选方】①治久痢不止:茄根(烧灰)、石榴皮等分。

为末。

以沙糖水服之。

(《简便单方》) ②治牙齿龋痛:㈠茄根捣汁,频涂之。

㈡陈茄根烧灰敷之,先以露蜂房煎汤漱过。

(《海上名方》) ③治牙痛:茄科以马尿浸三日,晒炒为末,每用点牙即落。

(《鲍氏小儿方》) ④治女阴挺出:茄根烧存性,为末,油调在纸上,卷筒安入内,一日上。

(《乾坤生意》) ⑤治夏月趾肿,不能行走者:九月收茄根悬檐下,逐日煎汤洗之。

(《简便单方》) ⑥治口中生蕈:用醋漱口,以茄母烧灰,飞盐等分,米醋调稀,时时擦之。

(《摘元方》)

中药

茄蒂

2022-9-8 13:35:43

中药

茄叶一枝蒿

2022-9-8 13:3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