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苦竹叶

苦竹叶

苦竹叶
Kǔ Zhú Yè
苦竹叶
别名  
功效作用 清热除烦,解渴,利尿。用于发热烦躁口渴,口舌生疮,尿少色黄。
英文名 Bitter Bamboo Leaf, Leaf of Bitter Bamboo
始载于 《本草经集注》
毒性 无毒
归经 心经、肝经
药性
药味

苦竹叶

(《本草经集注》)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苦竹的嫩叶。

【植物形态】见苦竹

【采集】夏、秋采摘,晒干。

【药材】干燥叶多呈细长卷筒状。展开后,叶片为披针形,长6~12厘米,宽10~15毫米。先端尖锐,基部圆形。叶柄长6~10毫米。上面灰绿色,光滑,下面租糙有毛,主脉较租,两侧细脉8~16条,边缘的一侧有细锯齿。质脆而有弹性。气弱,味微苦。以叶嫩色绿,卷成筒状者为佳。

我国南方各地均产,主产浙江、江苏、江西等地。

【性味】《日华子本草》:”味苦,冷,无毒。”

【功用主治】清热,明目,利窍,解毒,杀虫。治消渴,烦热不眠,目痛,口疮,失音,汤火伤。

①《别录》:”疗口疮,目痛,明目,利九窍。”

②《食疗本草》:”主口疮,目热,瘖哑。”

③《日华子本草》:”治不睡,止消渴,解酒毒,除烦热发汗,治中风失音。”

④《纲目》:”杀虫。”

⑤《分类草药性》:”治烦热,解毒。退小儿潮热,煅(末敷)汤火伤。”

中药

苦竹根

2022-9-8 13:36:01

中药

苦碟子

2022-9-8 13: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