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丁 Kǔ Dīnɡ | |
---|---|
![]() | |
别名 | 小山萝卜、龙喳口、叉头草、蛾子草大叶蜈蚣草、杨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脚蒲公英、丁萝卜、双股金钗、乳浆草、九刀参、八楞麻 |
功效作用 | 清热解毒。治疥癣,疔疮,痈肿,蛇咬伤。 |
英文名 | all-grass of Taiwan Lettuce |
始载于 | 《四川中药志》 |
毒性 | 无毒 |
归经 | |
药性 | 寒 |
药味 | 苦 |
【药 名】:苦丁【拼 音】:kǔ dīng
【别 名】:小山萝卜、龙喳口、叉头草、蛾子草大叶蜈蚣草、杨梅蒜、羊奶草、野苦麻、高脚蒲公英、丁萝卜、双股金钗、乳浆草、九刀参、八楞麻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台湾莴苣的全草。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江西、湖南、福建、台湾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3~4月采收。
【拉丁名】:Lactuca taiwaniana Maxim.
【考 证】:出自《四川中药志》。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80-120cm。全株均有白色乳汁。主根数个,圆锥形。茎单一,直立,上部多分枝。叶互生;能常无柄;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6-14cm,宽3-5cm,羽状分裂,先端裂片较大,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分裂片端裂片较在两侧裂片略下倾,先端尖锐或渐尖、或钝,基部呈耳状抱茎,边缘复作齿牙状,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主脉上具长毛。头状花序顶生,排列成圆锥花丛;总苞圆筒状,苞片覆瓦状排列;花淡黄色,全部舌状;雄蕊5,着生花冠管上;子房下位,花柱纤细,柱头2裂。瘦果卵圆形,扁平,黑色,先端具喙,冠毛白,细软。花期5-9月。
【功 效】:清热解毒。
【主 治】:治疥癣,疔疮,痈肿,蛇咬伤。
【性味归经】:①《草木便方》:“苦。”②《四川中药志》:“性寒,味苦,无毒。”入心、肝二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喝苦丁茶并非人人皆宜
从中医的角度讲,苦丁茶具有散风热、清头目、除烦渴的作用,用来治疗头痛、牙痛、目赤、热病烦渴、痢疾等药用效果非常明显。 现代药理研究也证明,苦丁茶中不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及锌、锰、铷等微量元素,还具有降血脂、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供血、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失眠等症状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除此以外,苦丁茶外形绿润均匀,汤色清绿明亮,口感微苦滑爽,回甘长久,饮后神清气爽,消乏解渴。因此备受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的青睐。
但是,苦丁茶并非人人皆宜,有些人喝苦丁茶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