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醉马草

醉马草

醉马草
Zuì Mǎ Cǎo
醉马草
别名 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功效作用 麻醉,镇静,止痛。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
英文名  
始载于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毒性  
归经  
药性  
药味  

种中文名:醉马草

种别名 :药草

种拉丁名:Achnatherum inebrians (Hance) Keng

属中文名:芨芨草属

属拉丁名:Achnatherum

科中文名:禾本科

中国植物志:9(3):326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节下贴生微毛。叶片较硬,卷折。圆锥花序紧缩近穗状;小穗灰绿色,成熟后变为褐铜色或带紫色;芒长约1cm,中部以下稍扭转。颖果圆柱形。花期夏秋季。

地理分布:分布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四川等省区。

生 境

多生于高海拔草原上。

毒 性

全草有毒,马、骡采食鲜草达体重1%,在30—60分钟后即可出现中毒症状,口吐白沫、精神沉郁、食欲减退、头耳下垂、行走摇晃、酒醉状,有闭蠓⑿钥癖⒅豕簟⑵鹞圆话玻惺钡沟夭黄穑驶杷矗奶涌臁⒑粑倨取Q现刂卸镜穆砘褂信⒊恼汀⒏雇础⒈浅鲅凹毙晕赋ρ椎戎⒆碵11,12],芒刺刺入皮肤和口腔粘膜可发生红肿、血斑、硬结或小溃疡,刺伤角膜可致失明[A-11]。

醉马草

(《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异名】马绊肠、断肠草、醉马豆、勺草。

【来源】为豆科植物小花棘豆的全草。

【植物形态】小花棘豆 ,多年生草本,高20~30余厘米。多分枝,直立或平铺,被硬毛。托叶矩圆状卵形,基部连合,与叶柄分离,被稀毛;单数羽状复叶,小叶9~13,矩圆形,长7~18毫米,宽2~6毫米,先端渐尖,有突尖,基部圆,上面无毛,下面有疏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稀疏;总花梗长5~9厘米,通常较叶长;花萼筒状,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疏生长柔毛,萼齿条形;花冠紫色,长约7毫米,旗瓣倒卵形,顶端近截形,浅凹或有细尖,龙骨瓣长约5毫米,先端有喙;子房、花柱都无毛。荚果下垂,长椭圆形,膨胀,顶端有一弯喙,长1~1.7厘米,宽约4~7毫米,密生长柔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于沙漠地区的河流滩地、湖盆、草滩及盐演化土壤上。分布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等地。

【采集】春季开花前采收。

【功用主治】麻醉,镇静,止痛。治关节痛,牙痛,神经衰弱,皮肤瘙痒。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钱(鲜品1~2钱)。外用:揉烂塞患牙或煎水含漱。

【宜忌】本品有毒,服用宜慎。

【选方】①治关节痛:醉马草一钱五分,北五加皮二钱,地枸叶三钱。水煎服。

②治牙痛:醉马草一钱五分。水煎含漱,漱后吐出;或取根少许揉烂咬在患牙处,勿咽下。

③治神经衰弱:鲜醉马草二钱。水煎服。

中药

醉魂藤

2022-9-8 13:42:13

中药

酸藤木

2022-9-8 13: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