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运障碍:肠内容通过受阻,肠管无血运障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肠内容物不能顺利向远端运行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称为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常根据其发病原因将其分为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此外,还可根据梗阻时是否伴有肠管血运障碍分为单纯性和绞窄(缺血)性肠梗阻;根据梗阻部位分为高位小肠梗阻、低位小肠梗阻和结肠梗阻;根据梗阻程度分为部分性(不完全性)和完全性肠梗阻;根据发病急缓分为急性肠梗阻和慢性肠梗阻。如果肠管的两端均受压导致的肠梗阻则称为闭袢性肠梗阻,此类肠梗阻肠腔内压力升高明显,肠管高度膨胀,易引起肠壁血运障碍,导致肠管坏死穿孔。
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使肠壁血运障碍,继而发生肠麻痹,导致肠绞窄坏死致肠内容物不能正常运行。
临床症状:
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为频繁呕吐,高位梗阻呕吐早,低位者呕吐迟;
3.腹胀,一般高位者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显著且范围广;
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气,有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
5.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腹膜炎、压痛及反跳痛为肠绞窄表现。
诊断依据:
1.阵发性腹绞痛为早期或不全梗阻之表现;而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则为绞窄性梗阻早期特点。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为梗阻晚期表现且可出现休克症状;
2.早期频繁呕吐多为高位梗阻,出现较明显腹胀后才出现呕吐多为低位梗阻;
3.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4.腹胀伴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
5.局限或广泛腹部压痛反跳痛或抽出血性腹液为肠绞窄或穿孔、腹膜炎表现;
6.腹平片中显示明显扩张肠管及气液面;
7.明显或严重的全身性脱水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闭袢性肠梗阻指一段小肠肠曲的两端及其系膜血管同时阻塞,以致肠梗阻同时还伴有梗阻肠管(即闭袢)的血供障碍.
低位小肠梗阻是肠梗阻的一种临床表现。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ileus)指肠内容物在肠道中通过受阻。
蛔虫性肠梗阻是因蛔虫聚结成团引起肠管机械性的堵塞所致,在非肿瘤性堵塞性肠梗阻中占首位,多为单纯性、部分性肠梗阻。
临床症状:
1.腹痛,为阵发性绞痛;
2.呕吐,早期为反射性;晚期可为频繁呕吐,高位梗阻呕吐早,低位者呕吐迟;
3.腹胀,一般高位者不明显;低位或麻痹性显著且范围广;
4.肛门停止排便排气,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气,有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
5.可见肠型及蠕动波,肠鸣音亢进伴气过水声,腹膜炎、压痛及反跳痛为肠绞窄表现。
诊断依据:
1.阵发性腹绞痛为早期或不全梗阻之表现;而持续性腹痛阵发性加重则为绞窄性梗阻早期特点。剧烈的持续性腹痛为梗阻晚期表现且可出现休克症状;
2.早期频繁呕吐多为高位梗阻,出现较明显腹胀后才出现呕吐多为低位梗阻;
3.停止肛门排气、排便;
4.腹胀伴肠型、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和气过水声;
5.局限或广泛腹部压痛反跳痛或抽出血性腹液为肠绞窄或穿孔、腹膜炎表现;
6.腹平片中显示明显扩张肠管及气液面;
7.明显或严重的全身性脱水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治疗原则
1.禁食
2.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
3.补充水、电解质和维生素
4.支持治疗
5.抗生素的应用
6.中医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