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中药麻杏石甘汤

麻杏石甘汤

《伤寒论》:“发汗(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解表剂,辛凉解表  

1.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2.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擅长,主治风寒咳喘证,辛凉宣泄效力彰。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  

┌ 麻黄 ── 辛甘温,宣肺解表而平喘 ┐

君 ┤ ├两药相配,既能宣肺,又能泄热。[说明]

└ 石膏 ── 辛甘大寒,清泄肺胃之热以生津 ┘

臣 ── 杏仁 ── 苦降肺气,止咳平喘 ── 既助石膏沉降下行,又助麻黄泻肺热。

佐使 ── 炙甘草 ── 顾护胃气,防石膏之大寒伤胃,调和麻黄、石膏之寒温。  

纵观全方,药仅四味,配伍严谨,清宣降三法俱备,共奏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  

1.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

2.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加味用之。  

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风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黄、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白,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柯琴:“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津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黄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麻杏甘石汤临床上用于治疗哮喘、荨麻疹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从现代免疫学角度分析,哮喘和荨麻疹均属第一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防治第一型变态反应性疾病,首先要控制其发生的几个主要环节,其中防止过敏原进入机体外,在机体方面,可控制IgE的产生;阻断IgE与肥大细胞的嗜酸性粒细胞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生物活性物质;阻止生物活性物质作用于效应器官以及解除效应器官反应等。本文采用Schwartz等法进行大白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实验,说明麻杏甘石汤有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作用,证明本方还有一定的抑制效应器官反应的作用,可缓解由于抗原刺激而增强的肠管蠕动,能保护肠管中肥大细胞免受抗原的攻击。上述实验表明,麻杏甘石汤对肥大细胞脱颗粒、抗原刺激致敏肠管释放组织胺以及对致敏肠管蠕动的影响,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本方治疗第一型变态反应的机理,(辽宁中医杂志,1983;8:43)。  

中药

麻柳叶

2022-9-9 7:07:29

中药

麻妹条叶

2022-9-9 7: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