鸱头 Chī Tóu |
|
---|---|
别名 | 鹦头、飞鸱头 |
功效作用 | 祛风;定惊。主头风;目眩;痫疾 |
英文名 | Sparrow hawk head |
始载于 | 《名医别录》 |
毒性 | 有毒(一说无毒) |
归经 | 心经、肝经 |
药性 | 平 |
药味 | 咸 |
鸱头
(《别录》)
【异名】鹦头(《唐本草》)。
【来源】为鹰科动物白尾鹞的头。
【考证】出自《名医别录》陶弘景:鸱,即俗呼为老鸱者,一名鸢。又有雕、鹗,并相似而大。 虽不限雌雄,恐雄者为胜。今鸱头酒用之,当微炙,不用蠹虫者。
【动物形态】白尾鹞,又名:鸢(《诗经》),鸱(《庄子》),鸭、负雀(《尔雅》),雀鹰(陆玑《诗疏》),鹞(《尔雅》郭璞注),鹞鹰(《说文解字》注),灰鹰、白抓、灰鹞、鸡鵟。
体长约48厘米。嘴黑,基部带蓝,蜡膜绿黄。虹膜黄色。上体包括两翅的表面大都蓝灰色;额、头预青灰色,后头缀以褐色,羽基的白色亦常展露于外;耳羽下后方以至于额的羽毛蓬松而稍卷曲,略成脸盘状;外侧6枚初级飞羽黑色,先端具灰色羽缘,羽基白色;尾上覆羽纯白,中央一对尾羽与背同色,次二对亦灰而具暗灰横斑,外侧尾羽大都白色,亦杂以灰暗横斑。胸与头同。但色较淡;胁、腹、尾下覆羽和覆腿羽纯白。脚与趾均黄,爪黑。雌鸟上体大都暗褐;下体棕黄,而杂以棕褐色纵纹。
栖息于开阔地区,常单独生活。飞行轻捷,繁殖在东北和新疆西部,遍布全国境内,为旅鸟和冬候鸟。
本动物的肉(鸱肉)、翅骨(鸱骨)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性味】①《别录》:”咸,平,无毒。”
②《纲目》:”微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