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疾病肘外侧夜间痛

肘外侧夜间痛

骨间背神经卡压征可出现肘外侧疼痛,病痛的特点是休息痛和夜间痛。

【病因学】

病变多位于一些特定解剖部位,骨–纤维管,或无弹性的肌肉纤维缘、腱弓等神经通道关键卡压点,该处受压神经难以回避、缓冲。其病因可归纳成三大类:①管内压迫:腱鞘囊肿,神经纤维瘤,神经慢性损伤性炎症。②管外压迫:骨疣、骨与关键损伤、韧带损伤。③全身疾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粘液水肿、肥胖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Reynaud病、妊娠等可合并神经卡压征。

【病理改变】

神经卡压病变的致伤因素为神经缺血和机械性损害。急性短期的压迫可使神经缺血,受压轴索轴浆流受阻,缺氧,水肿。压迫严重持久可使神经纤维发生脱髓鞘变化,甚至远端轴索崩解,髓鞘发生Waller变性。肢体活动时,处于狭窄通道内神经纤维在机械刺激下发生慢性损伤性炎症,并加重水肿-缺血的恶性循环。但一般病理变化都在Seddon机能性麻痹阶段和Sunderland5级分类的第1、2级。大部分为可逆性损害。

(1)肌萎缩:确诊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缩。

(2)局部压痛:压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处,即为卡压的骨间后神经处,外上髁亦可能同时有压痛。检查时应作双侧检查,比较两侧相同解剖位置对按压的反应。因该处正常人压之亦感酸胀。

(3)诱发痛:伸肘时的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因旋前时旋后肌被拉长,而抗阻力旋后,旋后肌在拉长的情况下收缩对骨间神经压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缘在前臂旋后时亦强力收缩加强对神经的压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肘外侧痛,此为中指试验。主要是诱发只在第三掌骨基底部的伸腕短肌强力收缩,刺激骨间背神经而引起肘外侧疼痛。

(4)甩水试验:屈腕位,反复旋转前臂,像甩掉手部所沾的水,亦可诱发疼痛.

实为牵拉旋后肌和桡侧伸腕短肌,而对骨间后神经产生压迫。

(5)局部肿块:少数纤瘦的患者肌肉萎缩,可予Frohse弓处扪到条索状肿块,块有压痛。

(6)伸指伸拇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拇指不能伸、不能桡侧外展,2~5指掌关节不能伸。

肘部剧烈疼痛,压痛肿胀:锁骨骨折表现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均较明显。

肘部的肿胀压痛:肱骨髁间骨折,肘关节外伤后有剧烈疼痛,压痛广泛,肿胀明显,可伴有皮下淤血。

肘痛: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外上髁神经血管束受嵌压等会引起肘部疼痛。

肘外侧肿痛及功能障碍:半个肱骨小头骨折也称Hahn-steinthal骨折,症状与体征:肘部外侧肿痛,肘屈伸功能障碍。

肘部扭伤:肘部扭伤多在外力作用下,使肘部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造成肘部内外侧副韧带损伤。

(1)肌萎缩:确诊为骨间后神经卡压的患者,常常有前臂伸肌群的萎缩。

(2)局部压痛:压痛常常局限在肱骨外上髁下方2~4cm处,即为卡压的骨间后神经处,外上髁亦可能同时有压痛。检查时应作双侧检查,比较两侧相同解剖位置对按压的反应。因该处正常人压之亦感酸胀。

(3)诱发痛:伸肘时的抗阻力旋后,可诱发疼痛。因旋前时旋后肌被拉长,而抗阻力旋后,旋后肌在拉长的情况下收缩对骨间神经压迫加重,而伸腕短肌的腱性缘在前臂旋后时亦强力收缩加强对神经的压迫。伸肘位、腕平伸、抗阻力伸中指,可诱发肘外侧痛,此为中指试验。主要是诱发只在第三掌骨基底部的伸腕短肌强力收缩,刺激骨间背神经而引起肘外侧疼痛。

(4)甩水试验:屈腕位,反复旋转前臂,像甩掉手部所沾的水,亦可诱发疼痛.

实为牵拉旋后肌和桡侧伸腕短肌,而对骨间后神经产生压迫。

(5)局部肿块:少数纤瘦的患者肌肉萎缩,可予Frohse弓处扪到条索状肿块,块有压痛。

(6)伸指伸拇障碍:晚期患者可出现拇指不能伸、不能桡侧外展,2~5指掌关节不能伸。

1. 全身调整:

良好的睡眠,身体得到足够休息。

饮食:健康饮食,减少钠盐摄入。

学习一些轻松呼吸法,缓解压力。

疾病

血尿伴排尿不畅

2022-9-9 14:56:28

疾病

肘外侧夜间痛

2022-9-9 14: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