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与遗尿是指同时出现尿失禁和遗尿这两种症状。尿失禁(incontinence of urine)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排尿自控能力,使尿液不自主地流出。遗尿包括两种情况,一则指遗尿病,即俗称的尿床;二则指遗尿症,是指3岁以上的小儿无神经系统或泌尿生殖系统器质性疾病,夜间睡眠无意识地排尿。婴儿不能控制排尿应视为正常现象。遗尿可分为夜间遗尿及白天遗尿,以夜间遗尿为多。
一、病因分类
l.真性尿失禁 膀脱结石、结核、肿瘤等疾患,使逼尿肌过度收缩,尿道括约肌松弛或麻痹,使膀胱失去贮尿功能,有尿即排出,亦称自主膀胱。
2.假性尿失禁 下尿路梗阻,慢性尿潴留患者,膀胱过度膨胀,膀胱内压升高,使尿液被迫溢出,称假性尿失禁,又称遗尿。见于先天性隐性脊柱裂;各种原因引起的尿潴留。还见于5岁以下健康儿童,小儿由于身体发育不健全,排尿神经反射弧建立不牢固,在夜间熟睡时,尿液自动排出,称尿床,随着生长发育,可自行停止,不代表病态。
3.应力性尿失禁 由于尿道括约肌松弛,当患者咳嗽、大笑、打喷嚏等使腹压突然升高时,有少量尿液可不自主排出,见于老年人尿道括约肌退行性变;青壮年妇女功能性尿道括约肌松弛;亦见于妊娠子宫压迫膀脱;肿瘤压迫膀胱。
4.先天性尿失禁 见于先天性尿路畸形,尿道异位开口,脐尿管未闭,尿道上裂,膀既阴道瘘。
二、机 理
正常尿道括约肌有一定张力,逼尿肌处于松弛状态,使尿液存于膀胱内,排尿时经一系列神经反射活动,使逼尿肌收缩,括约肌松弛,尿液排出。如果遇尿肌持续性痉挛,或括约肌过分松弛,均可使尿液无法在膀胱内积存而自动流出,这就是尿失禁,称真性尿失禁。如果下尿路有梗阻,或逼尿肌无力,尿液滞留在膀胱内,使过度充盈的膀滞压力逐渐增高,尿液可随时溢出,造成“充盈性尿失禁”即假性尿失禁,亦称遗尿。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辅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1.神经源性膀膛 是参与排尿反射的神经系统在某一部位发生病变,损伤。神经系统检查时应注意周围神经炎、脊髓炎、大脑炎、脑外伤、脊髓外伤。有的患者可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甚至截瘫。
2.由于逼尿肌痉挛引起的尿失禁 注意寻找原因,常见的是炎症,尤其是泌尿系统结核,此时静脉肾盂造影,膀胱呈乒乓球样改变是膀胱结核的特点。除此之外膀脱结石、肿瘤亦可起,B超、CT检查可帮助诊断。膀胱镜检查可以确诊。
3.尿路畸形引起尿失禁 可见尿液从异常通道排出来,一般诊断不困难。特殊情况须泌尿道造影或膀胱镜检查帮助确诊。
4.假性尿失禁 注意检查下尿路梗阻,耻骨联合上,下腹部可触到胀大的膀胱是特点。必要时膀胱测压对诊断有助。
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器械辅助检查,详见本节“排尿困难及尿滞留”。
女性尿失禁:骨盆运动,主要是将骨盆肌肉收缩10秒钟,再放松10秒钟,这样不断重复10次。每天分段时间重复做这个运动,每天收放肌肉的总数是3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