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蛎散内用黄芪,浮麦麻黄根最宜,
自汗盗汗心液损,固表敛汗见效奇
【组成】黄苠去苗、土麻黄根洗牡蜗米泭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各15g )
[用法】上三味为粗散,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小麦百余粒,同煎至八分,去渣热服,
日二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小麦或浮小麦15g,水煎服)。
【功用】敛阴止汗,益气固表。
【主治】自汗、盗汗证。自汗,盗汗,夜卧尤甚,久而不止,心悸惊惕,短气烦倦,舌淡
红,脉细弱。
【证治机理】本证因卫外不固,阴液损伤,心阳不潜所致。卫气虚,卫外不固,滕理疏松,
津液外泄则自汗;汗为心液,汗出过多,心阴不足,心阳不潜,虚热内生,阴津外泄,故汗出、
夜卧更甚;汗出日久,心之气阴耗伤,心神失养,则见心悸易惊,烦倦短气;舌淡红,脉细弱,
均为气阴两虚之象。治宜益气固表,敛阴止汗。
[方解】方中缎牡蜗咸涩微寒,敛阴潜阳,固涩止汗为君药。自汗多由气虚所致,生黄苠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为臣药。君臣相配,标本兼顾,止汗之力尤著。麻黄根功专收涩止汗,为佐
药;小麦甘?,专入心经,养心阴,益心气,并能清心除烦,为佐使药。诸药相合,涩补并用,
以涩为主;气阴兼顾,以气为主,既能益气固表,又能敛阴止汗,使气阴得复则汗出可止。
【运用】本方为治卫外不固、阴虚心阳不潜之自汗、盗汗证的常用方。以汗出,心悸,短
气,舌淡,脉细弱为辨证要点。
【附方】牡蛹散(《备急千金要方》)牡蜗白术防风各三两(各9g)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
匕,日二。止汗之验无出于此方,一切泄汗服之,三日皆愈,神验。功用:固表敛汗,兼能疏
风。主治:自汗、盗汗,以及体虚外感风邪引起的头痛等症。
【鉴别】《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蜗散、《备急千金要方》牡蜗散、玉屏风散三方均能益气固
表止汗,用于治疗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证。两首牡蚚散均为涩补并用,以涩为主,用治卫外不
固,津液外泄之汗出;玉屏风散则以补气为主,用治气虚卫外不固之自汗,或治虚人易感风邪
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牡蜗散涩补之中兼能养心阴除烦,《备急千金要方》牡蜗散涩补之中兼
能疏风。玉屏风散与《备急千金要方》牡蚚散仅一药之别,玉屏风散黄苠、防风相配,补中寓
散;《备急千金要方》牡蜗散牡蚚、防风相伍,涩中寓散。
【方论选录】此手太阴、少阴药也。陈来章曰:汗为心之液,心有火则汗不止,牡蜗、浮小
麦之咸?,去烦热而止汗;阳为阴之卫,阳气虚则卫不固,黄苠、麻黄根之甘温,走肌表而固
卫。(汪昂《医方集解.收涩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