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汤用草芪参,二茯芎归柏子寻,
夏曲远志兼桂味,再加酸枣总宁心
【组成】黄苠炙臼获芩获神半夏曲当归川笃各半两(各15g)远志取肉,姜汁淹,焙
辣桂柏子仁酸枣仁浸,去皮,隔纸炒香北五味子人参各一分(各8g ) 甘草炙,四钱( 12g )
[用法】上粗未,每服三钱(12g),姜五片,大枣二枚,煎,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
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用】补益气血,养心安神。
【主治】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健忘,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治机理】本证乃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心藏神,赖血以濡之;气生血,赖脾以化
之。若忧思过度,劳伤心脾,气血暗耗,心神失养,则可见神思恍惚、心悸易惊、失眠健忘等神
志不安之症;舌淡苔白,脉来细弱,亦气血不足之象。诸症皆由气血两虚,心神失养而起。故治
宜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之法。
【方解】方中以黄苠、人参为君,补脾益气。臣以当归补血养心,与黄苠、人参配伍,以培
气血不足;获神、获芩养心安神,以治神志不宁。佐以酸枣仁、柏子仁、远志、五味子补心安神
定悸;半夏曲燥湿和胃,与黄苠、人参补脾和中,以资气血生化之源;辣桂(肉桂)引火归原,
并可鼓舞气血生长而增温养之效;川笃调肝和血,且使诸药补而不滞;煎加生姜、大枣,更增益
脾和中、调和气血之功。甘草调和诸药,且与参、苠为伍,以增益气之功,用为佐使。诸药配
伍,气血并补,重在补气;心脾并调,重在宁心,共奏补益气血、养心安神之功,故名“养心”。
【运用】本方为治疗气血不足,心神不宁证之代表方。以神思恍惚,惊悸易惊,失眠健忘,
舌淡脉细为辨证要点。
【附方】定志丸(《杨氏家藏方》)人参去芦头白获芩去皮石营蒲远志去心龙齿酸枣仁
微炒铁粉别研麦门冬去心,焙千朱砂飞过乳香别研麝香别研唬珀别研,各等分上为细末,
次入朱砂、铁粉同研匀,绞生地黄汁,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别用朱砂为衣。每服二十丸,
食后、临卧温熟水送下。功用:补益心脾,安神定志。主治:怔忡健忘,精神恍惚,睡卧不宁,
一切心疾。
【鉴别】养心汤与定志丸、归脾汤均治心脾气血不足之神志不安证。但定志丸在补益心脾的
基础上兼镇心安神,用于心脾气虚、神不守舍见怔忡恍惚、睡卧不宁者;归脾汤以补益心脾气血
之功为著,用于心脾气血两虚及脾不统血之证;而养心汤以补心气、宁心神为要,宜于心气不
足、心神不宁之神思恍惚、心悸失眠等症。
[医案举例】龚子才治一堂子,因用心过度,少寐惊悸,怔忡恶寒。先用补中益气汤,加获
笭、枣仁、远志,恶寒渐止。又用加味归脾汤,惊悸稍安,再用养心汤而安。(《续名医类案》卷
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