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蒜灸,间接灸的一种。《肘后备急方》灸肿令消法:“取独颗蒜横截厚一分,安肿头上,炷如梧桐子大,灸蒜上百壮。”隔蒜灸,主要用治痈疽肿痛之症。具有拔毒、消肿、定痛的作用。《外科理例》灸法总论:“治毒者必用隔蒜灸。”
隔蒜灸,又称蒜钱灸。本法首载于晋 《肘后备急方》。古人
主要用于治疗痈疽,现代在灸治方法上基本上沿袭古代。在治疗
范围上则有所扩大,如用以治疗肺结核及疣等皮肤病证。
在艾炷与穴位皮肤之间隔蒜片施灸的方法。
.操作方法:
①制作蒜片:将独头大蒜切成3~5毫米厚的薄片,中间用针穿
数孔后备用。②把蒜片放在已标记的穴位皮肤上或肿块、疔头处,
再安放大艾炷,线香点燃。③患者感到灼痛时更换艾炷,蒜片烧坏
时更换蒜片。④一般灸5~7壮,局部皮肤潮红为度。⑤古代隔蒜灸
治疗痈疮肿疖,不知痛者(麻木不仁)灸至知痛为止,知痛者灸至
不痛为止。
.作用与适应症:
隔蒜灸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杀虫、健胃等作用,适用于
外科痈疮肿疖、腹中积块、肺痨、瘰疠等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