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破四唯”、“立新标”的要求,推动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中国科协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牵头开发建设中国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通过传承岐黄学术,弘扬国医大师、院士和全国名中医等的学术成果,分享经典临床案例,助力青年医生继承、发扬和运用中医辨治思维,供临床医师学习研究,不断提升诊疗水平,推动“科创中国”的品牌建设,助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传本草精华 承神农文化
纵观古今中外,在历史的长河中见证了无数文明的诞生与消亡,而中华文明是现今世界上仅存没有中断的并持续发展至今的古老文明,具有不可复制的强大生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医药的研究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其核心因素之一即青年人一定要传承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医师要坚持多角度、多层次、多位面思考问题。中医药学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要切实把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在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谱写新的篇章。
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在建设过程中邀请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肺系病分会、儿科分会、肝胆病分会、风湿病分会等众多中医优势学科专家,就如何传承中医药文化、如何建设成果库能更好服务临床、如何指导青年中医临床辨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青年医师在“顿悟”和“渐修”过程中定要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三重境界,但作为青年医者应始终以一颗深沉、热烈、真挚的心去尊重、钻研中医药文化;应“以君子之心,行君子之德”,主动担起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重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医师应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定能在中医药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道路上迈出铿锵步伐。
白首穷经 焚膏继晷
“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学医的过程就是一个苦读、勤读、善思和多问的长期经历,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在建设过程中汇集了国医大师、院士和全国知名专家等典型临床案例,将古籍典藏、各家经验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供临床医师学习研究,不断提升临床诊疗水平。中医的学习和顿悟也是一个终生刻苦研习、不断积累的过程,“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中医学习积累的过程亦是学道、问道、向道的过程。因此,作为青年中医师,中医亦不可离须臾,否则就是背弃了大道。而对于青年中医师的要求,伤寒学家李克绍在行医经验中谈到:“我请热爱中医的青年同志们从中汲取两点教训:一是读书不在多而在精。学,就要学深学透,不要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二是只要扎扎实实地学,人人可以学好,不要自暴自弃。”他建议热爱中医的青年应扎实做学问,只有深入透彻研究方能有所收获。因此,青年中医师更应该“慕圣贤之道,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学习、顿悟中医,以“白首不改扶伤志,衣钵定循思邈心”的心志和“日里忙闲五味绝,寸草丹滴遍尝尽”的精神,怀揣对中医的热爱,坚定对中医的奉献,为后辈筑基,久久为功,让中医文化发光发亮。
筚路蓝缕 别出机杼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中医药的发展史是一部守正创新的历史,在各个时代,各家学术思想的滋养下,中医药才得以不断守正创新。因 此,中医药在传承发扬同时,青年医师应积极担负起创新的重担,协力互助,触类旁通,提出有益于临床应用、有助于治疗病患的独特经验和思想。“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庄子·养生主》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亦在告诫后人,学习知识应结合实际情况,青年医师更应该借助所学有限知识,启迪中医临床辨治的思维和智慧,以临床案例形式时时总结,做到一通百通,一闻千悟。在继承和发扬中医文化的同时,青年医师应该勤于三省己身,用动态的思想及时反省,不断更新来发挥出更多有益于中医临床的思想和方法,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软件程序不断涌现,为文件思想的留案存档、分析研究提供了诸多便利,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通过官方多个平台介绍、分析临证医案,而青年中医更应该通过数据化的手段提升自我,积累临床数据,建立临床数据采集平台和临床数据研究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纵向或横向的数据挖掘和研究,提高临床疗效,以数据化和信息化对病患的治疗进行有效分析,促进中医药学理论跨越式发展和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
厚德磐安 济世活人
中医药学早就认识到“仁”是医学的核心和特质,中医人文精神的核心即是“仁”。古代医家提出“医乃仁术”,“医以活人为心,故曰医乃仁术”,“夫医乃仁术,君子寄之以行其不忍之心”,皆认为医者不仅是谋生的职业,更是满足人要求的事业,医德的价值诉求不仅在于“成医事”,更在于“成人”。
孙思邈汲取儒家、道家、佛家等诸家之精华将医术精湛看做医德高尚的一种表现,其所著之《大医精诚》更是将之完美阐释,精与诚即医术精湛与医德高尚,二者有机结合、密不可分。医德与医术并在,不仅是为医之道,也是习医之道。因此,医德是医术进步的基础与保证,医德是青年医生成才的敲门砖,医术是贯穿诊治过程的链条,没有高尚的医德作为奠基,为医者即使再努力,其医术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凡大医治病,必当定志安神,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临床案例的总结与体悟是青年中医师攀岩医术高峰的抓手,是根寻活人善心、志为苍生大医之基点。因此,须将医德作为医者的灵魂,应谨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天平”,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全民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的建立,各项制度的完善,将为临床医生,尤其是青年医师提供更加便捷、更加精准、更加行之有效的临床辨治思路。“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青年医师更应当有“薪火相传,创新发展”的责任,“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的精神,提升临床综合诊疗水平,更好为人民健康服务,为健康中国助力,用仁心、医德、医术铺就健康之路。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来源:央广网
作者:刘伟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