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医学大全疾病血溢脉外

血溢脉外

血溢脉外是指毛窍血出。在临床上主要是毛窍血出,节次若血不出,皮膨胀如鼓,须臾眼鼻口被气胀合。

西医学认识:自身免疫异常、脾脏因素、血小板功能和毛细血管因素。

中医学认识:主要原因为感受外邪,饮酒过多或嗜食辛辣厚味,情志过极、劳倦内伤,久病或热病之后等。其共同病机可归结为火热薰灼,迫血妄行;气虚不摄,血溢脉外以及血瘀阻络,血不循经。急性型多因外感热毒或热伏营血,以致火盛动血,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而发病;慢性型肝脾肾虚损为其发病基础,淤血贯穿疾病的始终。

临床上出现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这些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血溢脉外。

血证:各种非生理性的出血,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等内科常见疾病。

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燥易怒,两目红赤。

齿衄:齿衄血色鲜红,齿龈红肿疼痛。

紫斑: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便血、尿血。

紫癜:出血点、紫癜和瘀斑,一般不高出皮面,仅于过敏性紫癜时可稍隆起,开始为紫红色,压不退色,以后逐渐变浅,至两周左右变黄而消退。

临床上出现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这些临床表现,即可诊断为血溢脉外。

(一)预防本病

1.预防呼吸道感染;

2.饮食有节;

3.调节情志保持心情的轻松愉快。

(二)生活调理:

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积极清除感染灶,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3.尽可能找出过敏源;

疾病

痛阈降低

2022-9-11 21:44:35

疾病

烧伤创面焦痂提前潮解、脱落或出现虫咬样变化

2022-9-11 21:4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