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基础复习题
2.何谓稽留热、弛张热?有何临床意义?P11
稽留热:体温持续39度到40度以上,达数时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等发热极期。
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度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炎)或暴饮暴食、酗酒后出现上腹痛(急性胰腺炎),分别见于哪种疾病?P20
8.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血尿,最可能的疾病什么?21
尿路结石
6.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消化性溃疡)或转移性右下腹痛(急性阑尾炎)分别见于哪种疾病?P20
18.咯粉红色泡沫痰、铁锈色痰、脓血痰、痰液有分层现象,分别见于哪些疾病?P23,
咯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
脓血痰: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
痰液有分层现象: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患者痰多时。
5.心源性与肾源性引水肿开始的部位有何不同?P36表
低垂部/眼睑,颜面
17.消化道出血时,如何估计出血量?P40
出血量达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达60ml以上可出现黑便,胃内蓄积血量达300ml可出现呕血。
出血量一次达400ml以上可出现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
出血量达800—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1.黄疸P43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7.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P44——46
1.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大便颜色变深。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红旦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
2.肝细胞性黄疸:血清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多。尿中尿胆原通常增多,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通常改变不明显。有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结合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变浅。反应胆道梗阻的指标改变,如血清碱性磷酸酶,脂蛋白-X及总胆固醇增高。
1.主诉P58
是迫使患者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原因。
19.呼吸气味有氨味、烂苹果味、氨味分别见于哪种疾病? P69
刺激性蒜味见于有机磷中毒,烂苹果味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氨味见于尿毒症,腥臭味见于肝性脑病。
9.正常成人血压与脉压,何谓高血压?P73—74
正常血压:135/85mmHg,理想血压120/80mmHg
正常脉压:30—40mmHg。
高血压:未服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12.苦笑面容、面具面容有何意义? 77_78
苦笑面容发作时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呈苦笑状,见于破伤风。
面具面容运动减少,面部呆板,无表情,不眨眼,双目凝视。常见于震颤麻痹,也可见于脑炎。
10.强迫仰卧位、辗转体位、端坐呼吸位分别见于哪种疾病?P78
强迫性仰卧位:患者仰卧,双腿卷曲,借以减轻腹部肌肉紧张。见于急性腹膜炎。
辗转体位:坐卧不安,辗转反侧。见于胆绞痛,肾绞痛,肠绞痛。
端坐呼吸=强迫坐位:坐于床沿上,双手置于膝盖上或扶持床边。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
11.何谓玫瑰疹P81,蜘蛛痣P82、草莓舌P96?有何临床意义?
玫瑰疹:是一种鲜红色的圆形斑疹,直径2-3mm,由病灶周围的血管扩张所形成,压之退色,松开时又复现,多出现于胸腹部。对伤寒或副伤寒具有诊断意义。
蜘蛛痣:是皮肤小动脉末端分之性扩张形成的血管痣,因形似蜘蛛而得名。
肝功能障碍使体内雌激素灭活能力减退,常见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时。健康妇女妊娠期间、月经前或月经期偶尔也可现
草莓舌:
20.淋巴结肿大有何意义?P85
局限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转移性淋巴肿结大
全身淋巴结肿大: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13.瞳孔散大、缩小或大小不等何临床意义?90
瞳孔缩小(<2mm 常见于虹膜炎,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蕈中毒,吗啡,氯丙嗪,毛果芸香碱等药物影响
瞳孔扩大(>5mm),见于外伤,青光眼绝对期,视神经萎缩,完全失明濒死状态,颈交感神经刺激和阿托品,可卡因等药物影响。
瞳孔大小不等:双侧不等,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脑疝及中枢神经梅毒等颅内病变。双侧不等且变化不定,常见于中枢神经和虹膜支配神经病变。如果瞳孔不等大,意识障碍伴对光发射减弱或消失,常是中脑功能损伤的表现。
21.扁桃体肿大如何分度?96
分三度。I度肿大时扁桃体不超过咽腭弓。II度肿大时扁桃体超过咽腭弓,介于I度与III度之间。III度肿大时扁桃体达到或超过咽后壁中线。
14.颈静脉怒张P100,肝颈静脉回流征(+)P148有何意义?
在座位或半卧位(上半身与水平面形成45度)明显见到颈静脉充盈,称为颈静脉怒张。提示体循环静脉血回流受阻或上腔静脉压增高,常见于右心衰竭,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及上腔静脉受压。
令患者半卧位,用手掌用固定的压力按压病人腹部脐周部位,如见患者颈静脉充盈度增加,称为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亦腹-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提示肝脏淤血,是右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早期征象之一。亦见于渗出性或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
15.单纯性甲状腺肿大与甲亢甲状腺检查体征有何不同?P102
单纯性甲状腺肿大(缺碘),甲状腺呈对称性肿大,质地柔软,多为弥漫性,也可为结节性,常不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肿大,质地多柔软。可听到连续性杂音并触及震颤。无压痛,有甲亢体征:突眼,不安,多汗等。
16.气管移位有何临床意义?P103
引起纵隔移位的疾病均可导致气管移位。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纵隔肿瘤及单侧甲状腺肿大,可将气管推向健侧。
肺不张,肺硬化,胸膜粘连等,可将气管拉向患侧。
22.患乳腺癌时,乳房检查可发现哪些主要体征?109
肿块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压痛不明显,质坚硬,早期恶性肿瘤可活动,但晚期可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而固定,易向腋窝等处淋巴结转移,尚可有“橘皮样”,乳头内陷及血性分泌物。
24.何谓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111、抽泣样呼吸112?有何临床意义?
库斯莫尔(Kussmaul)呼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病人可以出现节律均齐,呼吸深而大(吸气慢而深,呼气短促),病人不感呼吸困难的呼吸,又称酸中毒大呼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双呼吸也称抽泣样呼吸,表现为连续两次较短的吸气之后继以较长的呼吸,类似哭泣后的抽泣,为中枢性呼吸衰竭的表现,主要见于颅内高压和脑疝前期。
25.胸肺部听诊117与触诊112内容包括哪些?
触诊:呼吸运动,触觉语颤,胸膜摩擦感
听诊:正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啰音,听觉语言,胸膜摩擦音。
23.正常呼吸音有哪几种?117若听到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119,有何临床意义?
正常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
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肺组织实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肺结核,也见于肺脓肿,肺肿瘤及肺梗死。
肺内大空洞:见于肺结核,肺脓肿,肺癌形成空洞时。
压迫性肺不张:中等量胸腔积液的上方,大量胸腔积液时的左肩胛下区域与肺脓肿的周围。
26.干性罗音与湿性罗音有何临床意义? 120
干啰音:双肺出现见于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肺炎,心源性哮喘。
局限性见于支气管局部结核,肿瘤,异物或粘稠分泌物
局部而持久的见于肺癌早期或支气管内膜结核。
湿啰音:两肺散在性分布常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血行播散型肺结核,肺水肿。
两肺底分布见于肺淤血,肺水肿及支气管肺炎
一侧或局限性分布见于肺炎,肺结核(肺上部),支气管扩张症(肺下部),肺脓肿,肺癌及肺出血等。
27.肺炎球菌肺炎、阻塞性肺不张、阻塞性肺气肿、胸腔大量积液、气胸四诊有哪些异常体征?126表
视诊 触诊 | 叩诊 | 听 诊 | ||||||
胸廓 | 呼吸动度 | 气管位置 | 语颤 | 呼吸音 | 啰音 | 听觉语音 | ||
肺实变 | 对称 | 患侧减弱 | 居中 | 患侧增强 | 浊音或实音 | 支气管呼吸音 | 湿啰音 | 患侧增强 |
阻塞性肺不张 | 患侧凹陷 | 患侧减弱 | 拉向患侧 | 患侧消失 | 浊音或实音 | 消失 | 无 | 消失或减弱 |
阻塞性肺气肿 | 桶状 | 减弱 | 居中 | 减弱 | 高清音 | 减弱,呼吸音延长 | 多无 | 减弱 |
气胸 | 患侧饱满 | 患侧减弱 | 推向健侧 | 患侧减弱 | 鼓音 | 减弱或消失 | 无 | 减弱或消失 |
胸腔积液 | 患侧饱满 | 患侧减弱 | 推向健侧 | 患侧减弱 | 实音或浊音 | 减弱或消失 | 无 | 减弱或消失 |
28.左、右心室肥大,心尖搏动向何处移位?127
左心室增大时,心尖搏动向左下移动
右心室增大时,将左室推向左,心尖搏动向左移动。
29.心前区震颤有何意义?129
部位 | 时相 | 常见病变 |
胸骨右缘第二肋间 | 收缩期 | 主动脉瓣狭窄 |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 | 收缩期 | 肺动脉瓣狭窄 |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 | 收缩期 | 室间隔缺损 |
心尖区 | 收缩期 | 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
心尖区 | 舒张期 | 二尖瓣狭窄 |
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及其附近 | 连续性 | 动脉导管未闭 |
30.心脏浊音界:梨型心、靴型心、三角烧杯型心、普大型心=(5)左右心室增大有何意义? 131
心脏浊音界:其右界几乎与胸骨右缘相合,但在第4肋间隙可位于胸骨右缘稍外方。右界在第2肋间隙几乎与胸骨左缘相合,其下方则逐渐左移并继续向左下形成向外凸起的弧形。
梨形心:左心房增大或合并肺动脉段扩大,见于二尖瓣狭窄,亦称二尖瓣性心脏。
靴型心:左心室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病变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故称主动脉型心脏。亦可见于高血压心脏病。
三角烧杯型心: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普大型心:左右心室增大,见于全心功能不全,如扩张型心肌病,缺血性心肌病,弥漫性心肌炎等全心扩大时。
1.奔马律P138
在S2后出现的响亮额外音,当心率快时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的蹄声。
31.心脏听诊内容有哪些?听到心脏杂音时,需要注意哪些特征?141
内容:心率,心律,心音,额外心音,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
特征:根据最响部位,出现时期,性质,强度,传导方向,以及杂音与体位,呼吸,运动的关系等来分析判断杂音的临床意义。
32.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关闭不全或狭窄151,室间隔缺损142、动脉导管未闭分别在何部位可听到何时期、何性质杂音? 143
杂音性质 | 提示病变 |
心尖区粗糙的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 二尖瓣关闭不全 |
心尖区柔和而高调的吹风样杂音 | 相对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
心尖区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 | 二尖瓣狭窄的特征性杂音 |
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舒张期杂音 |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
主动脉瓣区有高调,粗糙收缩期喷射性杂音 | 主动脉瓣狭窄 |
胸骨左缘3、4肋间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 | 室间隔缺损 |
胸骨左缘第2肋间及其附近机器声样连续性杂音 | 动脉导管未闭 |
33.何谓周围血管体征?有何意义? 150
周围血管体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及都市双重杂音。它们都是由脉压增大所致,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亦可见于发热,贫血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4.二尖瓣狭窄患者,“心脏”(视、触、叩、听)检查,可发现哪些病理体征?150
视诊: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可有中心性发绀,严重右心衰时可出现周围性发绀。
触诊: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可触及舒张期震颤,肝脏肿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下肢可有凹陷性浮肿。
叩诊:轻度狭窄可正常,狭窄加重,心浊音界呈梨形。
听诊:心尖部S1亢进,有较局限的,递增型隆隆样舒张中晚期杂音,左侧卧位时更清楚;可伴有二尖瓣开放拍击音。肺动脉瓣区P2亢进,并可出现分裂;可有相对性收缩期杂音。由于慢性肺淤血,肺底可出现湿罗音。
1.腹膜刺激征P160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是急性腹膜炎常出现的重要体征,
35.肝脏触诊注意检查哪些内容?肝脏弥漫性肿大常见哪些疾病?162
内容:大小,质地,表面形态及边缘,压痛,搏动,肝区摩擦感。
肝脏弥漫性肿大常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
37.脾肿大如何分度?常见哪些疾病? 164
轻度肿大:深吸气时脾脏在肋下不超过3cm,见于慢性肝炎,栗粒型肺结核,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败血症和急性疟疾,一般质地较柔软。
中度肿大:超过3cm但在脐水平线以上,常见于肝硬化,慢性溶血性黄疸,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SLE,淋巴瘤,一般质地较硬。
高度肿大:超过脐水平线或前正中线。表面光滑者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疟疾等。表面不平而有结节者加于淋巴瘤。
38.急性腹膜炎可出现哪些体征? 173
(二)体征
腹膜炎患者多有痛苦表情。咳嗽、呼吸、转动身体均可使腹痛加剧。患者被迫采取仰卧位,两下肢屈曲,呼吸表浅频数。在毒血症后期,由于高热,不进饮食、失水、酸中毒等情况,使中枢神经系统和各重要器官处于抑制状态,此时患者呈现精神抑郁、全身厥冷、面色灰白、皮肤干燥、眼球及两颊内陷、鼻部尖削、额出冷汗。
腹部检查可发现典型的腹膜炎三联征: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反跳痛。在局限性腹膜炎,三者局限于腹部的一处,而在弥漫性腹膜炎,则遍及全腹,并可见到腹式呼吸变浅,腹壁反射消失,肠鸣音减少或消失。压痛和反跳痛几乎始终存在,而腹肌紧张程度则随患者全身情况不同而不一致。一般在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腹壁肌肉呈木板样强直,而在极度衰弱例如肠伤寒穿孔或毒血症晚期病例,腹肌痉挛或强直征象可很轻微或缺如。腹腔内有多量渗出液时,可查出移动性浊音。胃肠穿破致气体游离于腹腔时,约55~60%病例的肝浊音区缩小或消失。当炎症局限、形成局限性脓肿或炎性肿块且近腹壁时,可能扪及边缘不清的肿块。在盆腔的肿块或脓肿有时可通过直肠指诊扪及。
36.急性胆囊炎时,有哪些异常体征?173,163
患者多呈急性病容,常取右侧卧位。
呼吸表浅而不规则,一般中度热,严重者可有失水及虚脱征象。
有轻度或显著黄疸时,提示合并胆总管结石或间质性肝炎。
右上腹部稍膨隆,腹式呼吸受限,右肋下胆囊区腹壁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墨菲征阳性。
伴胆囊积脓或周围脓肿者,于右上腹部可触及包块。
如引起胆囊穿孔或胆汁性腹膜炎,可出现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的表现。
1.症状
主要症状为右上腹痛、恶心、呕吐与发热。患者常首先出现右上腹痛,向右肩背部放散,疼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可伴随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后期表现发热,多为低热,寒战、高热不常见,早期多无黄疸,当胆管并发炎症或炎症导致肝门淋巴结肿大时,可出现黄疸。
2.体征
局部体征表现为患者右上腹有压痛,约25%的患者可触及肿大胆囊,患者在深吸气或咳嗽时,放于右肋下的手指会触到肿大的胆囊,患者会因疼痛突然终止吸气(murphy征墨菲征),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及反跳痛,当胆囊穿孔后会出现全腹的炎症;全身检查患者可出现巩膜黄染,有体温升高,脉搏加快,呼吸加快,血压下降等,如出现胆囊穿孔,炎症加重时,可表现感染性休克。
4.何谓匙状指、杵状指?常见于哪些疾病?P181
匙状指:又称反甲,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丝匙状。多见缺铁性贫血偶见风湿热,甲癣。
杵状指:又称槌状指(趾),指手指(足趾)末端指(趾)节明显增宽,增厚,指甲从根部到末端呈拱形隆起,使指(趾)端背面的皮肤与指甲所构成的基底角等于或大于180度,常见于1.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慢性肺脓肿,脓胸。
2.心血管疾病: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3.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肝硬化,吸收不良综合征,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
- 三偏征P195
(偏身运动障碍=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43.中枢性瘫痪的类型有哪几种?其病损部位分别在何处?195表
类型: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
病变部位:中央前回;内囊;脑干;脊髓半切损害,脊髓横贯性损害,颈膨大水平以上,颈膨大,胸髓,腰膨大。
42.何谓瘫痪?195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要点有哪些?196表
瘫痪:随意运动的障碍称为瘫痪。
中枢性瘫痪 | 周围性瘫痪 | |
瘫痪分布 | 反围较广,偏瘫,单瘫,截瘫 | 范围较局限,以肌群为主 |
肌张力 | 过高 | 过低或缺失 |
病理反射 | 有 | 无 |
肌萎缩 | 不明显 | 较明显 |
肌束颤动 | 无(僵直状态) | 可有 |
深反射 | 亢进 | 减弱或消失 |
39.腹壁反射消失,有何意义?200
上腹壁或下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分别见于胸髓7-8节,胸髓9-10节,胸髓11-12节病损
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同时消失见于一侧椎体束病损
双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均消失见于昏迷和急性腹膜炎患者
肥胖,老年人,经产妇患者由于腹壁过送也可出现。
41.椎体束病损常见哪些疾病?可检查到哪些异常体征?203—204
深反射亢进见于锥体束病变,如急性脑血管病,急性脊髓炎休克期过后。脑血管病(脑梗死,脑出血),脑炎,脑肿瘤,脑外伤。
异常体征: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膝反射亢进;踝反射(跟腱反射)亢进;巴宾斯基征阳性;奥本海姆征阳性;戈登征阳性;查多克征阳性;贡达征阳性。
40.脑膜刺激征检查包括哪些?阳性有何意义?204
包括:颈强直,凯尔尼格征(克氏征),布鲁津斯基征。
意义: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压力增高等。
颈强直也可见于颈椎病,颈部肌肉病变。
凯尔尼格征可见于坐骨神经痛,腰骶神经根炎。
44.正常成人RBC、 Hb210、 WBC212、PLT226、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白球比值242分别是多少?
红细胞计数RBC:男性 (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女性 (3.5~5.0)×10^12/L;新生儿 (6.0~7.0)×10^12/L。
血红蛋白Hb: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g/L新生儿:180~190g/L
白细胞WBC:(4~10)×10^9/L(4000—10000/mm^3)
血小板计数PC或plt:(100—300)x10^9/L
血清总蛋白STP:60—80g/L
白蛋白A:40—55g/L
球蛋白G:20—30g/L
A/G比值:1.5:1—2.5:1
1.核左移P214。
周围血中杆状核增多(>0.06),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等细胞。
45. WBC与N、L、E增减有何意义?214—217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成人高于10×109/L,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数又超过70%时,称为中性粒细胞增高。
(一)反应性增多
1.急性感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寄生虫等均可致中性粒细胞增多;
2.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如外伤、手术、大面积灼伤、血管栓塞等;
3.急性溶血:由于缺氧和红细胞破坏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储存池释放粒细胞;
4.急性失血:刺激骨髓储存池释放粒细胞增多;
5.中毒:如铅、汞、砷等中毒,昆虫及蛇咬伤等;
6.某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锂盐、肾上腺素等;
7.恶性肿瘤:如胰腺癌、胃癌、肺癌、肝癌等;
8.其他: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二)异常增生性增多
1.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2.骨髓增殖性疾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
中性粒细胞减少
² 某些感染,如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或见于伤寒;
² 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纤维化等
² 药物或理化因素等,如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²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² 脾功能亢进等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①过敏性疾患: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结节性多动脉炎、药物过敏、血清病等。 ②皮肤病:天疱疮、疱疹性皮炎、痒疹、多形性渗出性红斑、湿疹等。 ③寄生虫病: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肺吸虫病、囊虫病等。 ④感染症:猩红热、麻疹潜伏期、吕弗琉(L?ffler)综合征、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⑤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霍奇金病、恶性贫血、家族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⑥其他:放射线照射后、卵巢肿瘤、肉样瘤病、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①感染: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②药物:用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③应激状态。
(1)淋巴细胞增多:
①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结核病、梅毒、急性感染性疾病恢复期等。
②血液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重链病等。
③内分泌腺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等。
(2)淋巴细胞减少:
④放射线照射后。
50.怎样根据内生肌酐清除率指导治疗? 258
Ccr在30~40 ml/min时通常限制蛋白质摄入;<30ml/min时噻嗪类利尿剂(如氢氯噻嗪)常无效,要改用速尿、利尿酸钠等袢利尿剂;≤10ml/min对袢利尿剂(如呋塞米,依他尼酸)无效,应采取透析治疗。肾衰竭时,凡经肾脏代谢的药物,应根据Ccr的下降程度来减少药物剂量及用药的次数。一些具有明显肾毒性的化学疗法药物要慎用。
51.如何根据血清肌酐升高的程度判断慢性肾功能不全?258
呈正相关:肾衰竭代偿期,血肌酐<178umol/L;肾衰竭失代偿期,浓度178—445umol/L;肾衰竭期,显著增高,>445umol/L
52、CO2CP升高与降低有何意义?262
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
降低:
1.酸性代谢产物排泄减少,急,慢性肾衰竭
2.酸性产物生成过的,如由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饥饿性酮中毒、休克所致的乳酸中毒
轻度酸中毒,CO2CP为22~18mmol/L;中度酸中毒,CO2CP为18~13.47mmol/L;重度酸中毒,CO2CP为13.47~4.49mmol/L;极度酸中毒,CO2CP为4.49mmol/L以下。
升高:
呼吸性酸中毒,见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广泛性肺纤维化。
2.应用排钾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
3.碳酸氢盐等碱性药物摄入过多。
48.下列检查分别对哪种疾病有诊断意义:AMS274、AFP、CK-MB276
急性胰腺炎;肝癌;AMI急性心肌梗死
46.血尿常见病因有哪些?293
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结核,结石,肿瘤及出血性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
53、尿中出现哪种上皮细胞,说明肾小管病损?正常尿中偶见哪种的管型? 297
肾小管上皮细胞(小圆上皮细胞);偶见透明管型
49.脑脊液检查的适应征与禁忌征,化脑与结脑脑脊液检查的特征?310—312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征:1.有脑脊膜刺激征需要明确诊断者。
2.疑有颅内出血时。
3.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3.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和体征而原因不明者。
4.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进行椎管内给药治疗者。
禁忌征:若颅内压明显增高或伴明显乳头水肿者则禁忌穿刺,以免发生脑疝。如疑有颅内压增高而又必须检查的,应于穿刺前使用脱水剂,并谨慎操作(慢放,少取)
47.哪种心电图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意义最大?357
特征性改变为新出现Q波及ST段抬高和ST-T动态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