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档>医学学科>西医外科学 考试重点知识点

西医外科学 考试重点知识点

1. 无菌术是针对微生物及感染途径所采取的一系列预防措施,由灭菌法,抗菌法和一定的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所组成。

    2.              麻醉前ASA病情分级标准

Ⅰ  全身情况良好,无脏器疾病,估计耐受麻醉手术良好。

Ⅱ  轻微查体和或化验有改变,但全身情况尚好,估计耐受麻醉手术仍好。

生命体征、重要脏器功能有改变,但处于代偿范围,需重视术前准备工作。

生命体征、重要脏器功能明显改变,处于代偿不全的状态,麻醉手术有相当的危险。

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1)解除精神紧张和恐惧心理,达到术前安睡或嗜睡状态。

2)控制不良反应,降低基础代谢,减少氧耗量,减少呼吸道腺体分泌,利于麻醉顺利诱导。

3)提高痛阈,增强麻痹效果,减少麻醉药用量,利于麻醉维持。

4)对抗麻醉药的副作用,降低麻醉药的毒性。

4.局麻药的不良反应。

1)全身毒性反应    预防:一、麻醉前给巴比妥类药。二,严格控制局麻药剂量,不得超过一次使用最大量。三,用最低有效浓度的局麻药。四、局麻药中加用1:200000的肾上腺素五,采取边注射边回吸的用药方法,严防注入血管。六,全身情况不良或在血运丰富区,主要应酌情减量。

2)过敏反应

3)特异质反应

5.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实施。

1)适应证:中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最高平面为胸6~8,可行子宫及其附件手术,膀胱、前列腺手术,疝修补术,低位肠道手术等。低位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最高平面在胸10,可行剖宫产,前列腺电切术,下肢手术等。鞍区阻滞可行肛门会阴部手术,尿道手术等。

2)术后并发症:一,术后头痛。二,腰背痛。三,尿潴留。四,神经系统并发症。

6.全身麻醉:应用全身麻醉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控制地使患者暂时丧失意识和全部感觉的方法。称为全身麻醉。

7.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低钠血症的一种缺水。其特点是水钠同时丧失,但失钠多于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的减少。

8.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是指细胞外液减少并呈现高钠血症的一种缺水,其特点是水钠同时损失,但失水多于失钠,细胞外液减少,但等渗压升高,细胞内液缺水程度超过细胞外缺水。

9.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指血钠浓度正常,而细胞外液容量减少的一种缺水,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其特点是水和钠按其在血液中的正常比例一同丢失,无血清钠及渗透压的明显改变,以细胞外液迅速减少为突出表现。

10.血清钾正常值3.5~5.5mmol/L

11.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临床表现(1)神经,肌肉系统症状。神情淡漠,倦怠,嗜睡或烦躁不安,先是肌肉软弱无力,腱反射迟钝或消失,眼睑下垂,以后延及躯干,四肢,当血清钾小于2.5毫摩尔每升时可出现软瘫,呼吸无力,吞咽困难。

   2)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口苦,恶心,呕吐,腹胀等。重者可出现肠麻痹。

   3)循环系统症状:经济心动过速,心律失常,传导阻滞,严重时出现室颤,心搏骤停于收缩状态。临床上习惯把上述三方面的症状称为低钾三联征

   4)泌尿系统症状:多饮多尿,夜尿增多,严重时出现蛋白尿和颗粒管型,可因膀胱收缩无力而出现排尿困难。

   5)对酸碱平衡的影响。出现代谢性碱中毒,同时排出反常性酸性尿。

 补钾的原则与方法:

1)尿多补钾:休克,脱水,缺氧,酸中毒,肾衰竭等未纠正前尿量<40ml/h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暂不补钾

2)尽量口服。

3)低浓度慢速度:静脉输注的液体中,氯化钾浓度不能超过3%(即<40mmol/L)每分钟应少于80滴的速度(即<20mmol/L)补给,严禁以10%氯化钾溶液直接静推静滴,以免应一过性高钾血症而危及生命。

4)分阶段补给

12.血清钾浓度>5.5mmol/L称高钾血症

13.输血的适应证

1)急性出血(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3)严重创伤和大面积烧伤。(4)严重感染(5)凝血功能异常。(6)手术

14.输血的并发症。(1)循环超负荷。(2)出血倾向

15.休克是机体遭到强烈的损害性刺激后所产生的一种危重的急性病理过程。临床主要表现为循环功能不全,低血压,心动过速,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苍白或发绀,呼吸浅速,尿量减少,烦躁不安,反应迟钝,神志模糊,昏迷,代谢性酸中毒,甚至死亡。

16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监测。休克的病理生理。休克的预防和治疗。看书p97

17疖是单个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的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看书p143

18特异性感染看书p153

19.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后胸壁失去肋骨的支撑,胸廓软化内陷,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的胸壁内陷而不随同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软化区向外鼓出。这类胸廓又称连枷胸。

20..闭合性气胸:多为肋骨骨折的并发症,肋骨断端刺破肺表面,空气漏入胸膜腔所造成。

21.张力性气胸:气管或、支气管或肺损伤形成活瓣,气体随每次吸气进入胸膜腔并积累增多,导致胸膜腔压力高于大气压,又称高压性气胸。张力性气胸的急救处理是立即排气,降低胸腔内压力。

22.开放性气胸:胸壁穿透性损伤导致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空气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形成开放性气胸。

病理生理:1)双侧胸膜腔负压消失。

     2)纵隔扑动:吸气时,健侧胸膜腔负压升高与伤侧压力差增大,纵隔向健侧移位。呼气时,双侧胸腹腔压力差减小,纵膈移回伤侧。这种随呼吸活动而纵隔左右摆动的反常运动,称纵隔扑动。

3)残气的对流。

开放性气胸的处理方法:

急救时首先应用无菌辅料封闭伤口,包扎固定,使开放性气胸变成闭合性气胸然后穿刺抽气;

纠正休克、输液、输血、给氧;

清创缝合伤口,行胸膜腔闭式引流;

如有胸腔内脏器损伤则需剖胸探查;

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

23.肾损伤的治疗原则。

 1)急救治疗:对大出血,休克的患者,应采取抗休克,复苏等急救措施,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同时明确有无合并伤,并积极做好手术探查准备。

2)保守治疗:绝对卧床休息2~4周,症状完全消失后2~3个月方可参加体育活动。应用镇静,止痛,止血药及抗感染治疗,加强支持疗法,保持足够尿量,动态监测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定时监测生命指针及局部体征的变化。

3)手术治疗:①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后,症状不见改善,扔提示有内出血。血尿加重,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包腹部肿块明显增大并疑有腹腔脏器损伤。

24.烧伤:

1)面积的估计:中国新九分法:将体表分为若干区域,每个区域各占几个9%

体表面积。全部体表共分119%的面积,加会阴的1%100%。其分区和面积是头、面、颈共

19%(各占3%);单侧上肢为9%(上臂、前臂、手分别为3.5%3%2.5%),即上肢为

会阴为1%);双下肢和臀部是59%1%,单侧臀部、大腿、小腿、足分别为2.5%10.5%

童头、颈、面部占体表面积百分比=9+12-年龄),儿童双下肢占体表面积百分比=46-12-

6.5%3.5%儿童烧伤面积计算:儿童烧伤面积计算应将头和下肢按以下公式计算,即:儿

两个9%;躯干前后加外阴部为39%,即27%(其中胸腹部占13%,背部除去臀部为13%,另

龄)。

2)烧伤深度的估计:

25.肺癌的诊断(1)胸部x线检查及CT2)痰细胞学检查(3)支气管镜检查(4)纵隔镜检查

5)经胸壁肺穿刺活检。(6)转移病灶活组织检查。(7)胸腔积液检查。(8)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9)电视胸腔镜检查(10)剖胸探查术(11)肿瘤标记物的检测

肺癌的治疗。看书p221

1)手术疗法(2)放射治疗(3)化学疗法(4)免疫疗法(5)中医药治疗

26.肠癌看书p237

27.急性阑尾炎的解剖生理:阑尾是位于盲肠内后方的一个蚯蚓状盲管,可分为基底。体尖端三部分。阑尾壁的组织结构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环基层,纵基层及浆膜层。阑尾动脉多起自回结肠动脉,主干为无側支终末动脉,无交通支,沿系膜达阑尾尖端,故血运障碍时,阑尾容易发生坏死。

28.病理:①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炎症局限于阑尾粘膜及粘膜下层,逐渐扩展至基层浆膜层。阑尾轻度肿胀将么充血有少量纤维素渗出物

  ②化脓性阑尾炎:炎症发展到阑尾壁全层,阑尾显著肿胀,浆膜充血严重,附着纤维素渗出物,并与周围组织或大网膜粘连。腹腔内有脓性渗出物。此型亦称蜂窝组织炎性阑尾炎。

  ③坏疽或穿孔性阑尾炎:阑尾壁出现全层坏死,变薄而失去组织弹性,局部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脓液黑褐色而代有明显臭味,阑尾周围有脓性渗出。穿孔后感染扩散引起局限性腹膜炎或门静脉炎,脓毒症等。

阑尾周围脓肿:化脓或坏疽的阑尾被大网膜或周围肠管粘连,包裹脓液局限于右下腹而形成阑尾周围脓肿或炎性肿块。

29.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主要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疼痛。腹痛多起始于上腹部或其周围呈阵发性疼痛,并逐渐加重,数小时后,有时甚至一两天疼痛转移至右下腹部。单纯性阑尾炎多呈隐痛或钝痛,程度较轻。梗阻性化脓性阑尾炎一般为阵发性剧痛或胀痛。坏疽性阑尾炎开始多为持续性跳痛,程度较重。而当阑尾坏疽后即变为持续性剧痛。

2)胃肠道症状:初期常伴有恶心,呕吐,或伴有腹泻或便秘,食欲减退。引起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出现麻痹性腹胀。

3)全身症状:早期一般不明显,当体温升高至38~39度,应注意到阑尾有化脓,坏疽穿孔的可能性。

30.胆囊三角区:是由肝下原,胆囊管与肝总管围成的三角区域,约80%的胆囊动脉在这个三角内通过。这是胆道手术中安全处理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极易发生误伤。

31.胆系疾患首选的检查方法为b超。

32.胆道感染的病因。

1)梗阻因素(2)感染因素(3)血管因素(4)结石因素

33.胆道感染的临床表现:

1)急性胆囊炎(2)慢性胆囊炎(3)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

34.胆绞痛:典型表现是右上腹持续性,痉挛性疼痛,可向右肩胛放射,胆绞痛常发作于饱餐后的夜间。

35.夏柯三联征(Charcot: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发病急骤,初期为突发剑突下或右上腹钻顶样痛或痉挛性疼痛,继而很快出现寒战与高热,黄疸即所谓夏柯三联征。

36.雷诺五联征(Reynold:在夏柯三联征的基础上,出现了休克和神经精神症状,称为雷诺五联征,是AOSC的典型表现。

37.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症状:1)腹痛(2)腹胀(3)恶心呕吐(4)发热(5)黄疸(6)休克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增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血清淀粉酶在发病2小时候后开始升高,24小时达高峰,可持续4~5天,尿淀粉酶在急性胰腺炎发作24小时后开始上升。持续1~2周,下降缓慢。

38.肠梗阻的病因和分类。

1)按发病的基本原因分类

 a.机械性肠梗阻(肠腔阻塞,肠腔受压,肠壁病变)

 b.动力型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

 c.血运性肠梗阻

2)按肠壁有无血运障碍分类

 a.单纯性肠梗阻:只有肠内容物通过受阻,而无肠管血运障碍者。

 b.绞窄性肠梗阻:肠梗阻,同时伴有肠壁学运障碍者。

 3)按梗阻部位不同分类:

 a.高位小肠梗阻。b.低位小肠梗阻/结肠梗阻

 4)按梗阻程度分类:

 a.完全性肠梗阻b.不完全性肠根阻

 5)按梗阻发展过程分类

 a.急性肠梗阻b.慢性肠梗阻

39.肠梗阻的临床表现:

症状:痛,呕,胀,闭是各类肠梗阻共同的四大症状。

腹痛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体征:①全身情况:单纯性肠梗阻的早期一般无明显变化,梗阻晚期有脱水表现,出现唇干舌燥,眼窝内陷,皮肤弹性消失,尿少,严重脱水或者绞窄性肠梗阻可出现休克征象。

腹部体征:望诊:腹部膨胀麻痹性肠梗阻多呈全腹均匀膨胀,壁袢性肠梗阻可出现不对称膨胀,机械性肠梗阻多见肠型及肠蠕动波。

触诊:单纯性肠梗阻可有不定位的轻压痛,绞窄性肠梗阻则出现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

叩诊:肠胀气时一般呈鼓音,绞窄性肠梗阻时因腹腔有渗液,可出现移动性浊音。

听诊:肠鸣音亢进成高调金属音或气过水声,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0.单纯性与绞窄性肠梗阻的鉴别。

绞窄性肠梗阻,肠管存在血运障碍,若不及时手术处理,必导致肠坏死,腹膜炎而出现严重性休克,危及生命。

单纯性肠梗阻,多考虑采用非手术治疗。

当肠梗阻有下列临床表现时,应考虑到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

腹痛发作急骤剧烈,呈持续性并有阵发性加重。

呕吐出现早而频繁,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或腹穿抽出的血性液体。

早期出现脉率加快,体温升高,白细胞增高,甚至出现休克。

腹膜刺激征明显且固定,肠鸣音由亢进变为减弱甚至消失。

腹胀不对称,有局部隆起或可触及孤立胀大的肠袢。

⑥X线检查可见孤立肿大的肠袢,位置固定,不随时间而改变,或肠间隙增宽,提示有腹腔积液。

经积极非手术治疗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

41.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临床表现:

腹痛

休克症状

恶心呕吐

腹膜刺激征:

腹腔内积气积液:叩诊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极弱或消失,患者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全身情况:穿孔早期体温多正常,6~12小时后,体温开始明显上升,常伴有脱水,感染,麻痹性肠梗阻,休克症状。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⑧X线检查:80%的患者在立位腹部透视或摄片时,可见半月形的隔下游离气体影,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腹腔穿刺:阳性有助于诊断。

⑩CT可见腹腔内游离气体。B超可帮助判断腹腔渗液量是多少,有无局限性积液及脓肿形成。作为穿刺引流的定位等。

42.甲亢的临床表现:

甲状腺肿大

交感神经功能的过度兴奋。

突眼

心率加速

内分泌紊乱

基础代谢率显著增高。

43.甲亢手术治疗指征:

中度以上的原发性甲亢。

继发性甲亢或高功能甲状腺腺瘤。

胸骨后甲状腺肿并甲亢。

腺体较大伴有压迫症状的甲亢。

抗甲状腺药物或131I治疗后复发或不适宜药物及131I治疗的甲亢。

妊娠早,中期又符合上述适应症的甲亢。

44.甲亢的手术禁忌证:

青少年患者

症状较轻的甲亢。

老年患者或有严重器质性疾病,不能耐受手术者。

高度突眼者

术后复发性甲亢。

45.甲亢手术的主要并发症

术后呼吸困难和窒息。

喉返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损伤

手足抽搐

甲状腺危象

甲状腺功能减退。

46.胃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

严格系统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或短期内复发者。

发生溃疡大出血,瘢痕性幽门梗阻,溃疡急性穿孔者。

溃疡巨大或高位溃疡。

复合性溃疡

溃疡疑有恶变者。

47.十二指肠溃疡的外科治疗适应证:

十二指肠溃疡合并急性穿孔,大出血和瘢痕性幽门梗阻者。

经正规内科治疗无效的十二指肠溃疡即顽固性溃疡需要手术治疗者。

48.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并发症。

术后胃出血。

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

术后梗阻

倾倒综合征

溃疡复发。

碱性反流性胃炎

营养障碍性并发症。

残胃癌

49.腹外疝:腹腔内脏器或组织连同壁腹膜,经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形成的腹壁薄弱区或孔隙区向体表突出形成的囊性包块。称腹外疝或腹壁疝。

50.腹外疝的病因:

腹壁强度降低。

腹内压力增高,是腹外疝发生的诱因。

51.疝的解剖:①疝环疝囊疝内容物疝外被盖

52.腹外疝临床分型:

易复性疝难复性疝嵌顿性疝脚窄性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