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
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组成】当归千姜各三两(各9g)附子人参芒硝各二两(各6g)大黄五两(15g)甘草二
两(6g)
【用法】上七味,哎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现代用法:水煎服,后下
大黄)。
【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冷积证。便秘腹痛,跻周绞痛,手足不温,苔臼不渴,脉沉弦而迟。
【证治机理】本方所治之阳虚冷结证为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脾阳不足,运化失常,冷积中阻,腑气不通,故便秘腹痛、跻周绞痛;阳气不足,四肢失于温煦,故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是阴寒里实之象。治宜攻下寒积,温补脾阳。【方解】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脾阳以散寒凝;干姜温中助阳,增附子温阳祛寒之力;大黄
苦寒沉降,荡涤泻下而除积滞;芒硝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四药相配,温下以攻逐寒积。脾阳
虚弱,脾气亦惫,运化无力,故入人参、甘草补益脾气,且二者与附子、干姜相伍,有阳虚先益
气之意。甘草尚能调药和中。当归养血润燥,既润肠以资泻下,又使泻下而不伤正。诸药合用,
辛热甘温咸寒合法,寓补于攻,温下相成,共成泻下冷积,温补脾阳之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证之常用方。以便秘腹痛,得温则缓,倦怠少气,
手足欠温,苔白,脉沉弦为辨证要点。
【附方】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大黄四两(12g) 附子大者一枚(12g) 干姜人参甘
草各二两(各6g) 上五味,哎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功用: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下利赤白,连年不止,霍乱,脾胃冷积不消,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鉴别l温脾汤与大黄附子汤同属温下剂,组成中均有大黄、附子,皆具温阳泻下、攻下寒
积之功,用治寒积腹痛便秘。但温脾汤又伍以当归、干姜、人参、芒硝、甘草,寓温补于攻下之
中,下不伤正,主治脾阳不足、冷积阻滞之便秘腹痛,证属虚中夹实;大黄附子汤以大黄、附子
配细辛,通便止痛,辛温宣通力强,主治寒积腹痛之里实证。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和“卷十五” 之温脾汤二方皆含附子、大黄,均有温下之功。
但“卷十五” 之温脾汤较"卷十三” 之温脾汤少芒硝、当归,大黄减至四两,且附子用最大于干
姜,该方所治为久利赤白,虽有寒积,但其证大便自利,故只用大黄,并减其用量,同时重用附
子,意在以温阳为主;而“卷十三” 之温脾汤治证为大便不通,肪腹绞痛,其证以寒积为主,故
芒硝、大黄并用,同时重用干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