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医百科方剂大全吴茱萸汤 温中祛寒剂

吴茱萸汤 温中祛寒剂

吴茱萸汤人参枣,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厥阴头痛皆能保

【组成】吴莱萸洗,一升(9g ) 人参三两(9g ) 生姜切,六两( 18g ) 大枣孽十二枚(4 枚)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主治】
1.胃寒呕吐证。食谷欲呕,或兼胃院疼痛,吞酸嘈杂,舌淡,脉沉弦而迟。
2.肝寒上逆证。干呕吐涎沫,头痛,颠顶痛甚,舌淡,脉沉弦。
3.肾寒上逆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舌淡,脉沉细。【证治机理】本证一为阳明寒呕,二为厥阴头痛,三为少阴吐利。其证虽属三经,然病机皆
为虚寒之邪上逆犯胃所致。胃以通降为顺,胃受寒邪,失千和降,故见呕吐、不食、食则欲呕,
或胃院冷痛。《索问.举痛论》云: "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厥阴肝经夹胃上
行,上入颠顶,其气主升。若肝寒上犯千胃,则呕吐涎沫;上扰清阳则头痛,且以颠顶痛著。肾
为水火之脏,肾经受寒则阳气微,阳气不能达于四末,则手足厥冷;寒邪上逆犯胃,则呕;阳失
温煦,寒湿下侵,则利;阴寒内盛,阳气扰争,故烦躁欲死。阳虚寒盛,其舌色当淡,脉自沉弦
而细迟。治当温中补虚,助阳散寒,降逆止呕。
【方解】方中吴荣萸辛苦性热,入肝、肾、脾、胃经,上可温胃散寒,下可温暖肝肾,又能
降逆止呕, 一药而三经并治,《金镜内台方议》谓“吴茉萸能下三阴之逆气”
,故以为君。重用辛
温之生姜为臣,生姜乃呕家之圣药,温胃散寒,降逆止呕。吴朵萸与生姜配伍,相须为用,温
降并行,颇宜阴寒气逆之机。《医方论》云: “吴茉萸辛烈善降,得姜之温通,用以破除阴气有余
矣。”
佐以甘温之人参,补益中焦脾胃之虚;佐使以甘平之大枣,益气补脾,调和诸药。四药相
伍,肝、肾、胃三经同治,温、降、补三法并施,使清阳得升,浊阴得降,遂成补虚降逆之剂。
【运用】本方为治疗肝胃虚寒,浊阴上逆证之常用方。以食后欲吐,或颠顶头痛,干呕吐涎
沫,畏寒肢凉,舌淡苔白滑,脉弦细而迟为辨证要点。

方剂大全

大建中汤 温中祛寒剂

2022-7-30 9:28:20

方剂大全

四逆汤 回阳救逆剂

2022-7-30 9:3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