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医百科方剂大全枳实消痞丸 行气剂

枳实消痞丸 行气剂

枳实消痞四君全,麦芽夏曲朴姜连,

蒸饼糊丸消积满,清热破结补虚痊

【组成】干生姜炙甘草麦糜面白获芩白术各二钱(各6g)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各9g)
厚朴炙,四钱( 12g ) 积实黄连各五钱(各15g)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送下,食远服(现代
用法:共为细末,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 ~ 9g,饭后温开水送下,H 2次;亦可作汤剂,水
煎服)。
【功用】行气消猪,健脾和胃。
【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证。心下疮满,不欲饮食,倦怠乏力,舌苔腻而微黄,脉弦。
【证治机理】本证乃由脾胃虚弱,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滞而成。脾虚不运,胃纳不
振,则不欲饮食;气血生化不足,则倦怠乏力;食积内停,传导失司,则大便不畅;气机阻滞,
寒热互结,则心下疮满、脉弦;食积气郁化热,则苔腻而微黄。本证特点为虚实相兼,实多虚
少,寒热错杂,热重寒轻。治以行气清热为主,健脾和胃为辅,温中散结为佐。
【方解】本方体现了积术汤、半夏泻心汤、四君子汤三方配伍之法。积实苦辛微寒,行气消
痔"涤荡郁陈,功力峻猛" (《长沙药解》),为君药。臣以厚朴、黄连,厚朴苦辛性温,芳香化
湿,下气除满,与积实相须为用,以增强行气消疮之力;重用黄连苦寒降泄,清热燥湿而开疮,
“张元素谓:心下疮及宿食不消,并用积实,黄连。”(《本草纲目》)佐以半夏散结和胃,干姜温
中祛寒,二者与黄连相伍,辛开苦降以除疮。又伍以麦糜面(麦芽曲)消食和胃,人参、白术、
获芩、炙甘草补中健脾,亦为佐药。炙甘草尚具调药之用,兼为使药。诸药合用,消补同施,消
大于补;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共奏行气消疮、健脾和胃之功。
【运用】本方为治疗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痔满证的常用方。以心下痔满,食少倦怠,
苔腻微黄为辨证要点。
【附方】
1.积术汤(《金匮要略》) 积实七枚(12g) 白术二两(6g) 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
三服。功用:行气消疮。主治:气滞水停。症见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2.积术丸(《脾胃论》)积实敖炒黄色,去氯一两(30g ) 臼术二两(60g) 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
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9g),多用臼汤下,尤时。功用:健脾消疮。主治:脾虚
气滞,饮食停积。症见胸院症满,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弱。
【鉴别】积实消痔丸、积术汤、积术丸三方均为消补兼施之剂。积实消痔丸用行气消痔之药
配伍益气健脾、辛开苦降及寒热同调之品,适用于脾虚气滞、寒热互结之心下疮满。积术汤与积
术丸皆用行气之积实配伍益气健脾之臼术,但积术汤中的积实晕重千白术,消大千补,适用于气
滞水停心下坚满之证;而积术丸中的白术晕倍千积实,补大千消,且为丸剂,作用更缓,适用于
脾虚气滞停食之证。
【方论选录】夫满而不痛者,为疮。疮属尤形之邪,自外而入,客千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
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故以黄连、千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无论寒
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实为治疮之主药。然痔结于中,则气壅湿聚,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积
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自无胶固难愈之势。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必以
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故此方无论虚实之疮,皆可治之。用蒸饼糊丸者,以谷
气助脾胃之蒸化耳。(张秉成《成方便读》卷三)
【医案举例】某,脉寸口搏大,按之则涩,形瘦气逆,上不纳食,下不通便。老年积劳内
伤,阳结不行,致院闭阴枯,腑乏津营,必二便交阻,病名关格,为难治。人参、积实、川连、
生干姜、半夏、获芩。(《临证指南医案》)

方剂大全

半夏厚朴汤 行气剂

2022-7-30 12:05:11

方剂大全

厚朴温中汤 行气剂

2022-7-30 12: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