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医百科方剂大全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风化痰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 治风化痰剂

半夏白术天麻汤,苓草橘红枣生姜,

眩晕头痛风痰盛,痰化风息复正常

【组成】半夏一钱五分( 9g ) 天麻获芩橘红各一钱(各6g ) 白术三钱( 18g ) 甘草五分( 3g )
[用法】生姜一片,大枣二枚,水煎服(现代用法:加生姜l 片,大枣2 枚,水煎服)。
【功用】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脯疮闷,恶心呕吐,舌苔白腻,脉弦滑。
【证治机理】本证多因脾虚生湿,湿聚成痰,引动肝风,肝风夹湿痰上扰清窍所致。肝风内
动,风痰上扰清空,故见眩晕、头痛;湿痰内阻,胃气上逆,故见恶心呕吐;痰阻气滞,故胸腾
疮闷;舌苔白腻,脉弦滑,皆为风痰上扰之征。治宜化痰息风,健脾祛湿。
【方解】本方乃二陈汤去乌梅,加天麻、白术、大枣而成。方中半夏辛温而燥,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天麻甘平而润,入肝经,善千平肝息风而止眩晕。《脾胃论》曰: "足太阴痰厥头痛,
非半夏不能疗;眼黑头旋,风虚内作,非天麻不能除。”二者相伍,长于化痰息风,共为君药。
白术健脾燥湿;获芩健脾渗湿,以治生痰之本,与半夏、天麻配伍,加强化痰息风之效,共为臣
药。橘红理气化痰,使气顺痰消,为佐药。使以甘草调药和中,煎加姜、枣以调和脾胃。诸药合
用,共奏化痰息风、健脾祛湿之效。诸药合用,“二陈” 之法伍息风之品,肝脾同调而成治风痰
之剂。
《医学心悟》另有一半夏白术天麻汤,较本方白术减为一钱,且加蔓荆子三钱,虽健脾之力
不及本方,但有清利头目之功,主治"痰厥头痛,胸隔多痰,动则眩晕"。
【运用】本方为治疗风痰眩晕、头痛之常用方。以眩晕头痛,舌苔白腻,脉弦滑为辨证
要点。
【附方】半夏白术天麻汤(《脾胃论》)黄柏二分( l g ) 于姜三分( l g ) 天麻苍术白获芩
黄苠泽泻人参以上各五分(各2.Sg) 白术炒曲以上各一钱(各5g)半夏汤洗七次大麦禁橘
皮以上各一钱五分(各7.Sg) 上件哎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渣。食前带热服。功用:
燥湿化痰,益气和胃。主治:吐逆食不能停,痰唾稠黏,涌吐不止,眼黑头眩,恶心烦闷,气短
促上喘,无力,不欲言,心神颠倒,兀兀不止,目不敢开,如在风云中,头苦痛如裂,身重如
山,四肢厥冷,不得安卧。
【鉴别】《医学心悟》半夏白术天麻汤与《脾胃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均可健脾祛痰。但前者
以化痰息风为重,兼健脾祛湿,为治风痰上扰之眩晕、头痛之剂;后者以补气健脾燥湿为主,兼
化痰息风,为治气虚痰厥头痛之专方。
【医案举例】大宗伯董浔老夫人,常眩晕,手指及肢节作胀。脉右寸软弱,关滑,左脉弦
长,直上鱼际,两尺皆弱,此亢而不下之脉。《难经》所谓: "木行乘金之候也。总由未生育而肝
经之血未破尔。” 《内经》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兼有痰火,治当养金平木,培土化痰。以
半夏白术天麻汤,正与此对,服两帖而眩晕平。再与六君子汤加天麻、白僵蚕以治其晕,加白芍
以泻肝,麦冬、人参以补肺金,麦芽、积实、神曲、苍术以健脾,使宿痰去而新痰不生。少用黄柏二分为使,引热下行,令不再发。(《孙文垣医案》卷二)

方剂大全

三子养亲汤 温化寒痰剂

2022-7-30 20:08:41

方剂大全

定痫丸 治风化痰剂

2022-7-30 2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