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花解醒香砂仁,二苓参术蔻青陈,
神曲干姜兼泽泻,温中利湿酒伤珍
【组成】白豆翘仁缩砂仁葛花以上各五钱(各15g)干生姜神曲炒黄泽泻臼术以上各二
钱(各6g)橘皮去白猪芩去皮人参去芦臼获芩以上各一钱五分(各4.5g)木香五分(3g)莲花青
皮去概,三分(3g)
[用法】上为极细末,秤和匀。每服三钱匕,白汤调下,但得微汗,酒病去矣(现代用法:
共为极细未,和匀,每服9g,温开水调下;亦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分消酒湿,理气健脾。
【主治】酒积伤脾证。眩晕呕吐,胸脱疮闷,食少体倦,小便不利,大便泄泻,舌苔腻,
脉滑。
【证治机理]本方乃李杲针对酒积而设。酒本水谷之精液酝酿而成,体性湿热,其性剽悍,
少饮能“通血脉,厚肠胃,消忧愁”
(《饮膳正要》)。若饮酒无度,酒毒熏蒸则头痛、眩晕、心
烦;脾胃受伤,升降失司则呕吐、泄泻、食少体倦;湿阻气机,则小便不利、胸脱痔闷、苔腻、
脉滑等。“夫酒者,大热有毒,气味俱阳,乃为无形之物也。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此最妙也;
其次莫如利小便,二者乃上下分消其湿,何酒病之有。”(《内外伤辨惑论》)故治疗当以分消酒
湿,理气健脾为法。
【方解】方中以葛花为君,甘寒芳香,独入阳明,解酒醒脾。神曲消食和胃,尤善消酒食之
积;砂仁化湿行气,温中止泻;臼霆仁化湿行气,温中止呕,二药合用,理气开胃醒脾,辛散解
酒,合葛花之芳香以散酒毒,三者同为臣药。获芩、猪芩、泽泻淡渗利湿,引酒湿从小便而出;
青皮、橘皮、木香行气和胃;千姜、人参、白术温中健脾,共为佐药。诸药同用,芳化渗利,消
中寓补,行中寓温,共奏分消酒湿、温中健脾之功。
【运用】本方为治疗酒积之常用方。以头痛眩晕,胸闷呕吐,食少苔腻等为辨证要点。
【方论选录】葛花之寒,能解中酒之毒;获芩、泽泻之淡,能利中酒之湿;砂仁、豆嫂、木
香、青皮、陈皮之辛,能行酒食之滞;生姜所以开胃止呕,神曲所以消磨炙腻;而人参、白术之
甘,所以益被伤之胃尔。(吴峎《医方考》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