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芦饮是丹溪方,竹沥新加效更良,
气虚体弱痰壅盛,服此得吐自然康
【组成】参芦半两(15g)
【用法】逆流水一盏半,煎一大碗饮之。服后以物微探吐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涌吐痰涎。
【主治】气虚痰涎壅盛千胸隔证。痰多气急,胸桶满闷,温温欲吐,脉象虚弱者。
【证治机理】本证为本虚标实。由于痰涎壅塞胸腥,气机不利,故呼吸气促,胸脱满闷,温
温欲吐。邪在胸膳,且有上逆欲吐之势,治之当因势利导,通过涌吐引邪外出。
【方解】方中仅用参芦一味,味甘苦而温,药性缓和,对痰涎雍盛,属本虚标实之需涌吐
者,最为适宜。“参芦能耗气,专入吐剂,涌虚人脯上清饮宜之。”(《本经逢原》)
【运用】本方为涌吐痰涎的治标之剂,尤其宜千虚弱者之痰涎壅盛。以痰多气急,胸脱满
闷,温温欲吐为辨证要点。
【鉴别】参芦饮、瓜蒂散、救急稀涎散均属涌吐剂。瓜蒂散善千涌吐痰食,涌吐之力较强,
且瓜蒂苦寒有毒,故以形体壮实者为宜;救急稀涎散善千通关开窍,涌吐之力较弱,只是微微令
涎出,具有稀涎的作用;参芦饮药性和缓,刺激性小,尤其宜于年高体弱而痰壅当吐者。
【方论选录】此手太阴,足太阳药也。经曰:在上者,因而越之,痰涎上壅,法当涌之。病
人虚羸,故以参芦代黎芦、瓜蒂,宣犹带补,不致耗伤元气也。(汪昂《医方集解·涌吐之剂》)
【医案举例】一女子性躁味厚,暑月因怒而病呃,每作则举身跳动,昏冒不知人。其形气俱
实,乃痰因怒郁,气不得降,非吐不可。遂以人参芦半两,逆流水一盏半,煎一大碗饮之。大吐
顽痰数碗,大汗,昏睡- H 而安。(《本草纲目》卷十二)